本篇文章1177字,读完约3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1日电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大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对《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阶段性评估。评价结果表明,在保监会“1+4”系列文件的指导下,保险业不断加大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保监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自第42号通知发布以来,中国保监会重点抓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保险业务创新,提高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一是在构建实体经济风险保障体系方面,积极发展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保险,为实体经济稳定运行提供风险保障。推进农业保险发展,提高产品和标准,优化责任保险发展环境,支持保险业参与投资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改革。第二,在大力引导保险资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实体经济方面,引导保险资金供给方进行结构性改革,支持“一带一路”战略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支持保险资金参与ppp项目和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探索保险资金直接支持农业的新途径。进一步发挥保险资金的镇石作用,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三是继续创新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保险业设立中国保险业扶贫投资基金,构建“公益+交换+保险”的精准扶贫模式,建立与国家扶贫相适应的保险服务机制。创新再保险和巨灾保险业务模式,加强巨灾保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加大科技保险支持力度,推进首台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推进新材料保险补偿机制首次应用。第四,在不断完善和加强保险监管和政策引导方面,完善最低资本标准等相关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引导保险业回归,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和监管体系建设。对于符合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重大投资项目,我们将给予优惠政策和绿色通道。密切关注重点公司风险,加强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监管,完善流动性监管体系,加强保险资金使用监管。

保监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评价结果表明,保险业加快了收益来源,强化了主营业务,显著提高了保险保障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凸显了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不断加大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扶贫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大病保险、农业保险、巨灾保险等领域发展迅速。上半年延续的重大疾病保险项目覆盖城乡居民8.46亿人;截至2017年7月,中国农业保险为190多种农作物提供了1.32万亿元的风险保障,为1.44亿家庭提供了保险。保险产品结构逐步优化,普通寿险等保底产品快速增长,而短期金融保险新增保费同比大幅下降。保险资金激进投资得到有效抑制,保险资金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服务实体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凸显。截至2017年8月底,通过基础设施债务计划和股权计划直接服务实体经济的重大建设项目累计超过4万亿元。

标题:保监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