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78字,读完约11分钟
2017年9月3日,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巴西总统米歇尔·特梅尔强调支持金砖国家机制,并表示加强国家战略领域的沟通应是各方未来合作的重点。厦门的特梅尔心情很好地参加了会议。8月28日,巴西中央银行发布了一份报告,预测巴西将在2017年实现0.39%的经济增长,并在2018年表现更好。此前,世界银行曾做出类似预测,指出拉丁美洲将结束其五年经济衰退,预计该地区今年和明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分别增长1.5%和2.5%。
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对于拥有大量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来说,1%左右的增长率似乎不值得骄傲,但拉丁美洲不同。
拉美经济的衰退在2013年开始显现。在过去几年中,该区域的主要国家,如巴西和阿根廷,经济增长疲软,负增长数据不断出现。中国当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拉美研究所副所长孙延峰认为,上述情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2002 -2012黄金十年,被称为商品。在过去10年里,拉丁美洲国家依靠出口实现了可观的经济增长。然而,大量的钱花在社会福利上,而不是再生产、改变社会结构和改善产业结构上。不适当的经济措施造成了负面影响,但最终被商品上升周期的繁荣所掩盖。
黄金十年结束后,商品市场得不到保障,拉丁美洲的出口受到损害,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开始突出。从2012年到2016年底,大多数拉美国家由左翼政党执政。左翼政府的目标是极端的个人自由和完全的市场自由,这导致许多国家的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和其他社会经济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此外,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忙得不可开交,高度依赖欧美市场的拉美经济丧失了部分实力。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减少了进口,拉美经济一度疲软。
2016年底之前,巴西经济已经连续30个月下滑,并经历了8个季度的负增长,这是自1930年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这种经济表现甚至对邻国阿根廷产生了不利影响。阿根廷对巴西的出口约占其总出口的21%。在巴西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阿根廷曾试图寻找替代市场,以尽量减少国内经济的相关损失。
拉美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恢复经济,如加强对通货膨胀的控制,减少财政赤字,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这些措施在2017年开始显现成效。此外,2017年初,全球商品市场逐渐回暖,这有利于拉美经济。孙延峰对此进行了分析。
巴西瓦尔加斯基金会(Vargas Foundation)经济学教授卡洛斯卢佩雷拉(Carlos Lu Pereira)也表示,大宗商品目前的表现将有助于提振拉美经济,该地区主要大国的金融市场正变得越来越稳定,增强了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然而,现在下结论说拉美经济正在一路改善还为时过早。孙延峰强调,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说拉美经济出现了见底的迹象,上升趋势并不稳定。
孙延峰说:今年巴西经济将增长0.5%左右,阿根廷增长1.5%左右,秘鲁、智利、哥伦比亚等。也将表现良好,但总的来说,拉丁美洲的经济仍将是北暖南凉,墨西哥的经济仍将保持适度增长,而巴西和阿根廷的经济势头仍不够强劲。简单地说,拉美国家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早期阶段,短期内不会表现出特别好的表现。
不太成功的工业改革
除了美国和加拿大,整个美国都是拉丁美洲。从地理上讲,拉丁美洲分为四个部分:南美洲、中美洲、北美洲的墨西哥和加勒比海。15世纪末后的300多年里,拉丁美洲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拉丁美洲国家的殖民地,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今天。
拉丁美洲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现代工业发展所需的重要矿物原料20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丰富,渔业资源世界闻名。然而,拉丁美洲的工业体系并不完善,贫困地区不少,整个经济以出口为导向,高度依赖外部经济环境。这是为什么?
北京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董京生教授在接受《经济学》采访时表示,拉美国家形成单一生产模式的原因是先天优势,但该地区经历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未能带来预期效果。
单一生产模式意味着拉美国家为一个特殊部门生产少量产品,然后出口到海外。在殖民时期,他们的产品主要出口到西班牙和葡萄牙等主权国家。独立后,他们的出口市场开始扩展到英国和法国。当时,欧美国家比西班牙富裕,对拉美产品的需求也更大。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拉美经济迎来了一个依靠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出口的快速发展时期。董京生说道。
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拉丁美洲国家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大量出口到欧美不仅可以赚取外汇,还可以促进当地包装和运输行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各国工厂的开设。然而,在此期间,这些国家工业生产所需的高端产品仍然需要从欧美国家进口。
1929年,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经济危机(源于美国的大萧条),对拉美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欧美国家对拉美产品的进口需求大幅下降,影响了拉美国家的出口和外汇收入。另一方面,外汇短缺极大地影响了拉丁美洲的工业发展。
从工业化开始到西方世界爆发经济危机,拉美的支柱产业仍然是矿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000061),危机的发生使拉美国家难以为咖啡、糖和矿产品找到出路。这时,拉美国家开始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董京生说了这话。
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是一种内向型的发展模式,其核心要求是一个国家应尽可能依靠本国的劳动力、原材料和技术生产本国市场所需的产品,通过保护政策发展满足本国市场需求的制造业,用本国生产的制成品替代需要进口的产品。
纵向来看,进口替代工业化确实给拉丁美洲带来了显著的成就。与过去相比,一些国家的工业体系有了很大的改进。从横向看,政府补贴、优惠政策、过度保护等政策措施使拉美本土企业非常脆弱,海外竞争力严重不足。
20世纪70年代后,拉美市场饱和,现有运营模式难以维持,该地区国家不得不大量借债。董京生指出,外债工业化模式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例如,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在工业化进程中都利用借贷和外部资金来加快改革的步伐,但债务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
借来的钱应该用于投资建设,稳定国内货币和加快工业化。如果借入的资金被用于增加国内消费和弥补中央财政赤字,风险将难以控制。当时,拉丁美洲国家负债累累,短期和商业债务占很高比例。此外,国际市场上的原材料和石油价格下跌,许多国家深受其害,从而出现了债务危机。董京生说道。
新自由主义来了又去
拉美国家在应对债务危机的同时发展工业,很快迎来了20世纪80年代。从20世纪80年代初,新自由主义来到拉丁美洲,一场风暴再次袭来。
新自由主义不仅是一种经济理论。在经济上,它主张最大限度的自由化和尽快私有化,主张在金融和金融领域采取严厉措施,确保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实施。在政治上,新自由主义主张政治和文化一体化,主张政治多元化和文化欧洲化。
从1980年到1990年,拉丁美洲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推行新自由主义。起初,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了,但一系列的后果是意料之外的。总体而言,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上升,大量资金外流,外债负担沉重,两极分化严重,社会动荡,更不用说在海外产品的冲击下,拉美本土企业根本承受不起,大量企业最终倒闭。这十年被称为失落的十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袁东珍曾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失败让人们对拉丁美洲的右翼政府非常不满,许多国家的左翼政党借机再次掌权,并在2003年至2013年对地区经济进行了调整,短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
孙延峰告诉经济记者,到目前为止,拉丁美洲只有两个半国家拥有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一个是巴西,一个是墨西哥,还有一半是阿根廷。阿根廷被算作一半的原因是它已经从一个发达国家变成了一个发展中国家,它的工业体系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大多数其他拉美国家已经放弃了完善工业体系的追求,希望获得独特的先天优势,如矿业和旅游业。
至于巴西和墨西哥,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林跃在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表示,作为拉丁美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巴西和墨西哥有着非常不同的经济模式,彼此的看法也不同。
巴西长期坚持经济自主,将经济安全视为国家安全的最重要部分,并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保持警惕。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实施经济自由化政策期间,对外开放也不是一刀切的政策,而是有选择的政策。巴西对外资的进入有许多限制和附加条件,并且对国内产业有很强的保护。就国际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而言,巴西的经济开放度在全球范围内较低。其经济主要依赖国内市场和南共体。
墨西哥经济具有明显的出口导向特征,其标志是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并高度融入了北美市场。它是美国和加拿大企业的加工和装配基地。无论是贸易还是外资来源,墨西哥都高度依赖美国,其经济走势受到墨西哥与美国关系以及美国经济波动的很大影响。墨西哥是2008年第一个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近年来,美国经济稳定后,墨西哥经济逐渐好转。
这也是为什么2011年后,其他拉美国家进入衰退,但墨西哥脱颖而出,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危机对拉美国家的影响之间存在时间差。林跃强调了这一点。
应对日益加剧的贫困
从最初的工业化改革到今天的经济复苏,拉美经历了近200年的经济增长和衰退,经历了债务危机和新自由主义,经历了左翼政府和右翼政府的更迭。目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
当我们考察1980年至2015年拉丁美洲的增长和贫困数据时,我们发现在拉丁美洲有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一方面,经济表现出小的增长状态,另一方面,贫困率也表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只有当经济增长率超过3%时,贫困率才开始下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炳文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
郑炳文表示,要解决上述问题,拉美可以从三个措施入手: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将社会支出从顺周期性转变为逆周期性以及促进就业政策。
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向贫困群体提供现金补贴。提供儿童保育和教育的条件是,接受补贴的家庭必须使用辅助资金来提高其子女的人力资本水平,如健康和教育或其他社会服务。
简而言之,社会支出的顺周期性是在经济运行良好时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在经济衰退时削减支出。郑炳文认为,拉美国家在大宗商品的黄金十年中采取了顺周期的社会支出政策,导致经济结构问题未能及时解决。未来,如果地区经济能够采取相反的政策,将有助于减少贫困。
就业促进政策包括提高工人的技能,对失业者进行再培训,帮助那些首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找到工作,以及支持自营职业。
环
南美洲国家联盟,前称南美共同体。2000年,巴西在首届南美首脑会议上提出了建立南共体的倡议。2004年12月,南共体正式成立。2007年4月,南共体第一次能源会议决定将该组织更名为南美联盟。2008年5月,12个南美国家的首脑签署了《南美联盟组织条约》,宣布正式成立南美联盟。2011年3月,该条约生效。
相对而言,在拉丁美洲,左翼政党更加极端,右翼政党更加开放。
标题:拉丁美洲:在贫困与改革中涅?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7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