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71字,读完约11分钟
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河北省能源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该规划的发布和实施,对“十三五”期间推进河北省能源各领域、各行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要目标
控制总量。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3.27亿吨标准煤左右,年均增长2.2%。用电量为39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为4.2%。
优化供应。全省煤炭生产能力下降5100万吨,原油和天然气产量稳定在580万吨和9亿立方米左右。电力装机容量9850万千瓦,其中煤电5200万千瓦。原油加工能力约7000万吨,油、气、电的输入能力大大提高。
调整结构。煤炭物理消耗控制在2.6亿吨以内,天然气消耗比重提高到10%以上,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080万千瓦和15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占总能耗的比重达到7%左右。
提高效率。与2015年相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能源转换效率达到81%,单位煤电耗降至305克标准煤,电网综合线损率降至6.4%以下。
减少排放。散煤减少到1000万吨以下,电煤比重提高到40%以上。所有燃煤发电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高于10、35和50毫克/立方米),工业燃煤排放达到先进标准,所有燃料油均达到国家五级以上标准。能耗中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浓度比2015年下降20.5%。
改善民生。县级以上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90%以上,农村清洁供热率达到70%以上,天然气管网覆盖率达到95%以上,配电网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居民人均用电量达到640 kWh。
基本原则
安全可靠,协调自给自足和外部供应的关系。把保障合理需求作为能源发展的底线。合理开发利用全省能源资源,提高电、热、成品油等二次能源的自给率,稳定煤、油、天然气的投入,积极融入国内外能源发展大格局。
绿色低碳,协调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清洁环保是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向。满足实际需要,着眼长远战略目标,加快“双替代”进程,促进加速转型和绿色发展。
多元互补,协调供求关系。开放整合是能源发展的现实途径。积极开发利用核能、风能、太阳能(000591)、生物质能、天然气等各种清洁能源。,围绕加工转化、梯级利用、分散互补等模式,建立多品种、多源、多模式的能源供需体系。
节约高效,对增量和存量的关系进行统筹规划。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供需双方全力以赴,坚持增量清洁和存量优化,提升清洁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实施总能耗和强度“双控”,推进新能源技术、新模式和新形式的利用,努力建设清洁、高效、智能的能源系统(600869,诊断单元)。
关键任务
深化供应方结构改革,推进能源生产革命
优化煤炭生产和供应。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安全隐患大的煤矿退出市场,依法关闭长期亏损、经营困难、非机械化生产的落后煤矿,到2020年煤炭生产能力减少5100万吨。根据煤炭资源和区域功能,优化布局,到2020年,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保定将基本形成“无煤城市”。推进煤矿企业一体化和生产集约化。到2020年,煤矿企业数量将控制在10家以内,煤矿数量将在60家左右。合理确定煤矿产能,打击超产能开采行为,保持煤炭产能和产量分别在7000万吨和6000万吨。
加强油气安全。协调加快陕京四线气源干线建设,推进lng(液化天然气)装卸站建设,扩大装卸能力。到2020年,管道气源输入能力将达到1800亿立方米,海上液化天然气装卸能力将达到1300万吨,全省保证供应能力将达到300亿立方米。结合石化基地建设布局,建设原油码头,海上原油装卸能力达到6000万吨。
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积极发展风力发电。坚持基地建设与分散开发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风能资源,合理优化布局,扩大装机容量。加快张家口、承德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唐山、沧州海上风电建设,积极发展低风速风电项目。
建设强大的智能电网。改善主输电网。重点消除瓶颈,优化布局,改造旧线路,加强全省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建设,建设河北南部电网“木”字形和河北北部电网“田”字形500千伏环网,加强南北电网互联互通;完善220千伏地市级供电网络,力争每个县(市、区)拥有两个以上的220千伏变电站。
提高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推进能源消费革命
促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工程减煤、技术改造节煤、政策限煤、洁净煤替代”措施,严格控制增量,积极削减存量,到2020年控制在2.6亿吨以内。对于新建燃煤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减煤和替代政策,严格控制消耗增长。严格执行煤炭质量标准,杜绝劣质煤流入。2017年,保定和廊坊禁煤区将实现电煤、集中供热和原料外燃煤“零清理”,到2020年,平原农村供热用散煤将基本清理完毕,边远山区、大坝供热用散煤将控制在800万吨以内。
积极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扩大居民生活用气量。结合清洁加热,扩大加热气体规模。完善天然气管网,建设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配气设施,提高储气和调峰能力。扩大工业气体消耗。改进工艺技术,降低煤气成本,鼓励工业窑炉用煤制气。
大力推广使用非化石能源。完善制度和机制。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和竞争性分配机制,实施可再生能源全保价收购制度,创新和完善绿色能源的上网优惠和优先使用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参与直接市场交易。
积极推进电能替代。突出重点领域,完善激励措施,积极实施电能替代项目,提高终端电能消耗比重。到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3900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将达到5000千瓦时。
全面深化节能。加强消费控制政策。完善总能耗和消耗强度考核体系,强化控制措施,确保“双控”目标完成。充分发挥能源结构优化作用,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严格限制高耗能行业规模,实施高耗能企业能耗上限制度,不断优化能耗存量。
大力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推动能源技术革命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打造京津冀联合创新平台。依托我省完善的能源产业链,借助京津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努力打造以企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的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和产学研联盟。
实施技术进步项目,提高工业技术水平。结合我省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推广相对成熟的先进技术,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和利用方式。重点推广燃煤高效发电和超低排放技术、清洁高效微粉燃煤锅炉、燃气热电联产系统、地热集中供热、高效太阳能利用、大功率低风速风机等技术。
提高能源技术水平,加强对技术进步的支持。升级传统的高级设备。突出输变电成套设备、高压电瓷、煤矿机械等重点,支持技术改造项目,促进产业升级,保持领先地位。加强新能源设备。加强保定“中国电力谷”、邢台新能源、廊坊燕郊风能和太阳能基地建设,提升制造实力,延伸产业链,建设新能源装备基地。
创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推动能源系统革命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落实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体系。输配电价格改革试点。对我省第一个监管期(2017-2019年)南方电网和北方电网的输配电价格进行了验证,建立了规则明确、水平合理、监管有力、透明度科学的独立输配电价格体系。
推进油气体制改革。在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网络运输分离,促进油气管网公平开放,完善价格机制。采取特许经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油气储运设施建设和运营,探索油气管网运输业务自主经营,促进管网非歧视性开放和公平准入,促进油气管道运输经营者多元化。
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继续推进供热计量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根据《河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将现有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逐步有序实施;完善配套政策,调动供热单位、产权单位、居民个人和其他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建立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促进能源共享,造福人民
大力发展集中供热。优先发展城镇和县级以上重点城镇等热负荷集中地区的集中供热。发展热电联产。加快邢台、廊坊等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确保2018年供暖季前全部投产。现有纯冷凝燃煤发电机组将改造为供热机组,到2020年,所有合格机组将实现热电联产。
加快农村清洁供暖。因地制宜,实施集中供热、以气代煤、以电代煤和可再生能源“四个替代”,到2020年,全省农村清洁供热率将达到70%以上。推进城市集中供热热源向周边乡镇延伸覆盖,推动有条件的乡镇实施集中供热工程。以平原地区农村为重点,按照“气宜气,电宜电”的原则,在落实气源的前提下,计划以气代煤,以电代煤,到2020年建成600万户。
完善城乡能源利用设施。城乡配电网改造升级。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弥补农村电网发展的不足,解决农村配电网“瓶颈”和“低压”问题,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到2017年底完成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农村水井电气化工程,到2020年全面建成现代农村电网。完善城乡居民燃气设施。改造和完善城市燃气管网,扩大覆盖面,到2020年,管道天然气覆盖率将达到95%以上。
实施光伏扶贫项目。结合优化光伏发电布局,全国45个重点扶贫县,以已建档建卡的残疾人为重点,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选择扶贫模式,分阶段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加快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从2017年开始,在每一个有条件的贫困村建设一座100-500千瓦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大约需要2年时间,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加快京津冀协调发展,推进能源战略合作
区域性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建设。加强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协调区域内风电、光电子、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的发展布局和基地建设,完善风电、光电子等输配电设施。,形成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的优先利用和区域综合消费机制,巩固熊安新区“零碳”电力保障基础。
推进区域能源设施一体化。加强电网整合。以500千伏电网为重点,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环网,并与京津环网、河北环网合作建设一个完整、强大的主网。推进油气管网互联互通。协调京津冀油气需求,统筹规划油气输配系统,加强配网系统建设,完善区域内通信渠道。
创建智能高效的能源系统。增强需求方的响应能力。大力推广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网等新的能耗方式。推进能源供应终端的整合和优化。以满足多样化能源需求为导向,统筹规划建设电、热、气、冷等设施,促进能源生产的耦合和互补利用。
积极发展“互联网加”智能能源。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实施能源生产和利用设施智能化改造,构建产、储、运、用协调互动、空地区互联互利的智能能源体系。
(负责编辑:严汉平)
标题:河北优化供给 到2020年压减煤炭产能5100万吨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7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