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98字,读完约2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大同9月25日电(记者魏)“在五台山拜佛,在大同市购铜”,一句话,说明了铜对大同的重要性。作为北魏的古都,青铜器的发展可以说是随着历史的长河而前进和后退。23、“欢迎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化盛赞中国——“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一批网络媒体汇集游客来到大同参观大同青铜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据了解,大同青铜器的铜火锅工艺独特,铜火锅的起源是当地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合的产物。当时,大同是北魏的都城,鲜卑人喜欢吃涮羊肉。当时,大同青铜器生产繁荣,铜炉和火锅成为皇家宴会。大同因此成为铜火锅的发源地。
古代熔铜挂锡的方法
李安民是大同青铜器的非遗传继承者,他通过熔铜、锻造、焊接、雕凿、挂锡、抛光、组装等工艺,制作出合格的火锅。一个合格的技术人员需要磨砺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掌握每一个过程。其中,锻造、焊接、挂锡和雕刻最能反映技师的技术水平。
锻造
刁丽·郭泰
但事实上,即使是如此精美的青铜器也让人心碎。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种种原因,李安民所在的工厂面临停产,许多技术人员流失。为使大同青铜器世代相传,李安民于1998年创办了自己的工厂,并在前人技术的基础上,生产了工艺火锅、御壶、文房四宝、铜壶和汤勺、工艺酒具、艺术收藏品等一系列产品。
组装锅环
诚品通火锅
在我们面前的铜火锅上,有“龙凤盛世”、“梅花喜鹊”、“八仙过海”、“花鸟山水”等图案。由于其美观、做工精致、品种多样、经久耐用以及强烈的民族和地方特色,现在越来越多的酒店都在寻找李安民进行定制开发。
“要学会制作普通的青铜器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如果是雕刻精美的青铜器,至少需要10年。目前,我们已经培训了20多名学徒。”77岁的李安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非遗传性。据报道,这家工厂的大多数工人基本上都工作了10多年。
但事实上,如今,一方面,父母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水平,不希望他们的孩子当工匠;另一方面,由于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学徒不可避免地会在市场中“迷失”。李安民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他曾认真考虑过在老幼贫困的地方招收学徒,并希望通过这样一种“非遗产+扶贫”的方式来传承这一技艺。
标题:【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匠心传承打造城市名片 千年大同铜器走进现代生活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7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