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9字,读完约3分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留学和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回答。

出国留学的规模稳步扩大。2016年,来华留学生总数为544,500人,比2012年增加144,900人,增幅为36.26%。2016年,归国留学生总数为432,500人,比2012年增加159,600人,增幅为58.48%。超过80%的海外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回国留学人数的“缺口”逐渐缩小。中国留学生的目的地国家相对集中。2016年,90%以上的海外学生去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其中近80% (77.91%)去了英语国家。十八大以来,中国留学生十大目的地基本保持稳定。

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交出不俗答卷

在中国学习的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国际学生人数超过44万,比2012年增长35%。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留学吸引力与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的匹配度进一步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从参与国来到中国。教育部还设立了“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每年向沿途国家的新生额外提供不少于3000份奖学金。

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交出不俗答卷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国力的稳步提升,中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回流浪潮。据不完全统计,80%的海外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其中不乏高层次人才。据统计,自2008年实施国家“千人计划”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的人才引进项目引进了4万多名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教授人数是1978年至2008年引进总量的20多倍。

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交出不俗答卷

职业教育在中外教育合作中表现出色。五年来,全国许多高职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推动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专业学科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国许多职业院校为全社会开展了数亿次培训。这些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和“中国制造2025”的骨干力量。

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交出不俗答卷

为配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政策对话、人员互访、校际交流、人才培训、技术培训、课程开发、学校建设、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例如,为促进区域共建共享,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论坛定期在贵州举行,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峰会论坛定期在广西举行,为东盟职业教育发展服务,帮助重点行业走出去办学。目前,已与30多个国家和十几个国际组织开展了交流与合作。其中,与德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签署了职业教育协议(备忘录),并与教科文组织、儿童基金会、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开展了密切合作。

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交出不俗答卷

此外,“中国热”持续升温。迄今为止,已在世界141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15个孔子学院和1074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中外高水平的文化交流也使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自2000年中俄成立中俄教育、文化与健康(人文)合作委员会以来,中国先后与俄罗斯、美国、英国、欧盟、法国和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六个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

标题: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交出不俗答卷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7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