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7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贵阳10月10日电:“乌蒙梅拉”于刘芬:“绝望的支部书记”们率先“与贫困抗争”新华社记者罗飞

谈到脱贫,年近50的余刘芬总是充满活力,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同的毅力和毅力。“在扶贫开发的第一线,党员干部必须带头,用实际行动树立起一面旗帜,带动群众跟随。”她说,在扶贫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困难越多,解决起来就越有爆发力,这样就有更大的潜力去克服。

“乌蒙腊梅”余留芬:带头与贫困“较劲”的“拼命支书”

贵州省盘州市乡颜博村,位于贵州省高寒山区,是于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她工作了17年。虽然是嫁到农村的媳妇,但余刘芬不愿落后,总是与贫困“竞争”。

“乌蒙腊梅”余留芬:带头与贫困“较劲”的“拼命支书”

在寒冷的夏天,我去了十几年,在武蒙山的大峡谷里,那里到处都是岩石,土地贫瘠,我用勇气和智慧敢于思考和做事,从和村民一起砍山修路到集资办企业,喜欢折腾的余带领村民们“拼命”与贫困作斗争,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困在那里的极度贫困的村庄。

“乌蒙腊梅”余留芬:带头与贫困“较劲”的“拼命支书”

十多年前这个地方有多穷?"客人来的时候,家里没有开水喝。"余对说道。

这个村庄是“贫穷和白色”:没有获得,电和水,村集体经济是零。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800元,三分之一的村民在温饱线上挣扎。

“这还不够吃半年。没有办法进出这个村庄。生活太艰难了。”回首往事,余对依然感触颇深。生活的艰辛吓坏了她,但并没有压倒她。她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乌蒙腊梅”余留芬:带头与贫困“较劲”的“拼命支书”

勤奋和灵活,余刘芬在她家附近的煤矿开了一家超市和餐馆...在别人眼里,她是一个“鬼混的小女人”,但她慢慢攒起钱来重建自己的房子,她的生活也渐渐好起来。

“乌蒙腊梅”余留芬:带头与贫困“较劲”的“拼命支书”

许多人对精力充沛、能干的于表示赞赏。每个人都羡慕她,信任她。你能带上所有人吗?2001年,年不到31岁的余在艳波村“挑起”了乡党委书记的重担,并暗暗发誓要“扬名立万”。

“乌蒙腊梅”余留芬:带头与贫困“较劲”的“拼命支书”

在偏远山区,道路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几天前刚刚上任的刘芬决定先修路。白天,她像个男人一样,在建筑工地上和村民们一起工作,拿着钢,挥舞着大锤,走向石头。晚上,她挨家挨户为群众工作,以协调道路维修和土地占用的问题。

“乌蒙腊梅”余留芬:带头与贫困“较劲”的“拼命支书”

由于过度劳累,在施工现场昏迷不醒,甚至有一次不慎跌入陡坡,造成腰椎粉碎性骨折。但即使在病床上,她仍然抱着村委会,并不断压缩休息时间。许多村民称她为“绝望的支部书记”。

“乌蒙腊梅”余留芬:带头与贫困“较劲”的“拼命支书”

“绝望的支部书记”不仅为生活而战,也为金钱而战。这条路缺钱,所以她把她仅有的4万元全部投入进去。为了让村里的集体变得更强大,她以自己的名义借了10多万元买了一片山林,交给集体管理,独自承担风险。

“乌蒙腊梅”余留芬:带头与贫困“较劲”的“拼命支书”

今天的艳波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资产达到6200万元,人均纯收入15457元,拥有大小车辆160多辆。村民小组的道路全部硬化,每个家庭都住在漂亮的建筑里,森林覆盖率达70%。

“乌蒙腊梅”余留芬:带头与贫困“较劲”的“拼命支书”

“今天的颜博村是大家努力的结果。特别是有一个有效的党支部和一个好的党的政策。大家一起工作,交流共同的智慧,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在谈到村支部的时候,骄傲地说,村支部的两个委员会,作为党的最基层的组织,必须用好的人,带头,这是最大的生产力。

“乌蒙腊梅”余留芬:带头与贫困“较劲”的“拼命支书”

继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代表之后,于今年再次当选为中共十九大代表。在她看来,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做党的政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特别是在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让群众分享脱贫的“红利”。

“乌蒙腊梅”余留芬:带头与贫困“较劲”的“拼命支书”

(主编:冀hn003)

标题:“乌蒙腊梅”余留芬:带头与贫困“较劲”的“拼命支书”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