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2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网中国日报10月11日电最近,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了一份文件,赞扬中国网络和医疗设备技术的进步,为全世界的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好消息。
随着中国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远在千里之外、远在国外的帕金森病患者在手术后可以通过wifi或4g网络和电脑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然而,在中国本地化后,脑起搏器的价格降低和技术改进使世界上更多的帕金森病患者具备了植入条件。
“左脑电压增加1伏,右脑脉冲宽度增加到70,频率保持不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孟凡刚专注地坐在电脑屏幕前。他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姚在新加坡为帕金森病患者林进行了深部脑刺激(dbs)后的远程会诊。
起搏器参数调整后不到一分钟,林先生僵硬的左臂就有了明显的反应:他的左手不仅可以弯曲和伸展拳头,还可以大大地摇动手臂。
随着中国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远在千里之外、远在国外的帕金森病患者在手术后可以通过wifi或4g网络和电脑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
林先生四年前在北京医院的天坛接受了星展手术。鉴于帕金森病患者手术后需要不断调整药物剂量和脑起搏器参数,在过去三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不得不在新加坡和中国之间奔波,承受着经济和身体上的负担。
天坛医院跨境远程诊断和治疗的成功,使同样情况下的帕金森病患者不再遭受长途旅行的痛苦。
姚说:“虽然患者有自己的想法,但中国产品有价格优势和可靠的性能,我相信他们会被新加坡患者所接受。”目前,新加坡的帕金森病患者主要使用美国制造的大脑起搏器。
Dbs手术,也称为大脑起搏器治疗,是在大脑的特定部位植入一个1.27毫米的电极,通过一根导线和埋在胸腔里的4厘米脉冲发生器(即电池)向大脑发送电脉冲,从而治疗大脑的“软件问题”。Dbs手术是国际公认的缓解帕金森症状的重要疗法。
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张建国表示,术后远程诊断和治疗是中国治疗帕金森病的创新功能之一,更重要的是,中国本地化后的脑起搏器价格降低和技术改进,使世界上更多的帕金森病患者具备了植入条件。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1000万帕金森病患者,其中只有约1%的人接受过起搏器植入术。在这个市场上,美国产品占有绝对的份额。
张建国说,我国研制的变频刺激起搏器突破了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单频刺激治疗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启动困难有明显疗效,缩短了启动时间。此外,植入大脑起搏器的帕金森病患者通常因磁场干扰而无法接受核磁共振成像,而中国已经能够使它们兼容。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高端优质的医疗资源稀缺,这一直是中国医疗留下的普遍印象。中国的中高收入群体也倾向于到海外寻求药物咨询。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医疗投资的重视以及不可低估的人口红利,中国的医疗技术已经开始自信地进军国际高端医疗市场。
(编者:黄硕党报)
标题:新媒:中国医疗器械技术的快速发展造福世界各国患者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7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