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8字,读完约2分钟
人民网(603000)10月27日电(记者姜奇)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自一年一度的“三秋”机械化生产于9月初启动以来,地方机械投入充足,组织调度有序,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玉米收获、冬小麦播种、农业机械深松整地、秸秆机械化还田还田有序推进,出现高端装备和高端装备,截至10月24日,全国已投入玉米联合收割机54万台,玉米收获量达到3.4亿亩,占计划收获任务的85%;水稻主产区的机收陆续启动,中稻、一季稻、晚稻的机收已经完成,机收率达到87%;冬小麦机械化播种率达到90%以上,三秋的机械化生产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全国共完成深松整地1.1亿亩,进度超过70%。
高端设备。各地加快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结合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购置青贮玉米、饲草和青饲料收割机、深松机、秸秆还田机、谷物烘干机等新机具,在“三秋”机械化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内蒙古投资6473.8万元,补贴购置玉米复合作业机1279台,其中主要机型为采摘功能机,可一次完成采摘-剥皮-收集-秸秆加工作业。
绿色技术。围绕农业的绿色发展,我们积极推广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如机械化高效收获玉米、秸秆还田还田、晾晒不落地等。黑龙江省大力推广翻埋、粉碎混合等秸秆还田技术和“一翻两免”耕作模式,完成秸秆还田面积4398万亩。
服务社会化。各地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开展订单经营和全程托管服务,不断完善三秋机械化生产的组织化和社会化。今年“三秋”启动前,河南协助农民签订了25万多份书面服务协议,实施经营面积2066万亩。河北省农机合作社利用机械工具多、信息畅通、作业效率高的优势,承担了全省50%以上的机械收获任务,成为秋收作业的主力军。
管理信息化。各地通过“农机快车——全国农机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和手机应用,科学调度农机作业,有效促进服务供需对接。秋收结束后,农业机械立即开始深松整地。各地积极创新监管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加监管”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深松整地工作区域和工作质量远程监控中的作用,提高监管效率。在今年深松任务超过150万亩的省份,远程监控的比例一般在85%以上。
标题:农业部:全国"三秋"机械化生产进入收官阶段 完成整地1.1亿亩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9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