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7字,读完约2分钟

1月11日上午,“四大银行债转股工作全面暂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明令禁止‘清仓炒股’的消息在市场上广为流传,随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媒体上称其为“谣言”。第一财经股份有限公司立即对大银行的债转股进行了核实,并表示“NDRC方面证实了这是一个谣言”。

四大行暂停债转股遭发改委辟谣 “明股实债”争议存在

据《第一财经新闻》报道,这一消息来自一家资产管理公司,该公司从媒体上披露了这一消息。具体内容是“四大银行的债转股工作已经暂停。”虽然以前的债转股是在会计上实现的,但它实际上是一种真正的债务,有明确的份额、固定的收益、回购安排和期限要求。事实上,这是替代,短期债务转化为长期债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经口头通知所有银行暂停以前的模式,必须分享同样的权利。”在NDRC驳斥了谣言后,自我媒体也删除了这条消息。

四大行暂停债转股遭发改委辟谣 “明股实债”争议存在

这种“谣言”的传播也被市场参与者称为“悖论”。因为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禁止银行直接将债权转股权,但也明确提出“支持银行充分利用现有合格关联机构,或允许其申请设立符合市场化债转股要求的新机构。”市场化债转股也凸显了“市场化/法治化”的特征,市场参与者也表示,如果完全停止,也违背了《指导意见》的精神,有“时有变”的嫌疑。

四大行暂停债转股遭发改委辟谣 “明股实债”争议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1月10日,银监会在2017年监管会议上部署新一年工作重点时,也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支持去杠杆化。”坚持自主协商确定转股目标、转股债权、转股价格和条件,鼓励发展前景好但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严禁利用“僵尸企业”、不值得信赖的企业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进行市场化债转股。”

四大行暂停债转股遭发改委辟谣 “明股实债”争议存在

自《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工行/农行/建行已宣布计划设立100亿元的债转股子公司,许多大银行正在加快债转股项目。据公开信息的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大银行的债转股规模已达2000亿元左右。一些机构曾预测,银行的债转股规模将达到数万亿。

四大行暂停债转股遭发改委辟谣 “明股实债”争议存在

然而,据CBN报道,在这一轮以市场为导向的债转股中,仍有一些敏感的争议点,如“清仓和实际债务”。“清仓实债”隐含着“博弈”的逻辑,即企业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换股份或设定一定的回购条款。同时,股权和债权之间也存在模糊的法律界限,这通常会导致在确定交易性质时产生很大的争议,在操作和政策上也存在风险。

标题:四大行暂停债转股遭发改委辟谣 “明股实债”争议存在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4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