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0字,读完约4分钟
在这一轮谈判中,中国、日本和韩国重点讨论了关税、原产地规则、货物贸易政策、服务贸易自由化方法和具体实施计划等核心问题。三国还将正式启动金融和通信领域的磋商。
1月11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第11轮谈判在北京举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日本外务省外事评审员·卡塔、韩国工业、贸易和资源部部长助理李·率团出席会议。
这是自去年10月29日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以来的首次谈判,距离上一轮谈判已经过去了9个多月。在本轮谈判中,三方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重要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王受文在谈判中表示,在全球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一旦达成中日韩自贸区,将通过扩大市场准入、降低贸易成本等方式挖掘和提升区域市场潜力,促进东亚一体化,为推进全球化进程释放积极信号。
互补互惠共同繁荣
2012年11月,中国、日本和韩国在柬埔寨举行经贸部长会议,并正式宣布启动三方自由贸易谈判,现已进入第十一轮。在这一轮谈判中,三国集中讨论了关税、原产地规则、货物贸易准则、服务贸易自由化方法和详细的实施计划等核心问题。三国还将正式启动金融和通信领域的磋商。
目前,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合计超过16万亿美元,占世界的20%以上;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1.9%;外汇储备占世界的47%;对外贸易和外国投资都占世界总量的20%。一旦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形成,将会出现一个超过15亿人口、经济规模超过15万亿美元的大市场,这不仅会促进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还会影响全球贸易自由化格局。
目前,中国是日本和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日本和韩国分别是中国的第二和第三大贸易伙伴。根据《中日韩贸易发展指数报告》,中国、日本和韩国在各个领域建立了磋商与合作机制,包括17次部长级会议和各种交流与对话机制。三国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谈判,并将其视为促进贸易自由化的补充方式。
业内专家指出,中日韩三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上合作密切,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体现了三国经贸合作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充分发挥三国产业互补性。如果中日韩能够尽快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不仅会促进三国的贸易增长,还会给三国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和经济利益。
弥合分歧,加速进步
韩国工业、贸易和资源部部长助理李相进在谈判中指出,中日韩合作潜力巨大,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和东亚的团结。但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指出。
本轮谈判与去年4月在韩国首尔开始的第十轮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之间的时间间隔已超过9个月,谈判步伐出现放缓迹象。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张建平指出,目前,三国围绕地缘政治因素、安全问题以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巨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也将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幸运的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现在都完全理解了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关键和重要性。谈判中,三方一致认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有助于充分发挥三国间的产业互补性,挖掘提高三国贸易和投资水平的潜力,促进区域价值链的进一步整合。这符合三国的整体利益,有利于本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与此同时,三方高级官员也在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2015年11月,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将进一步努力加快三国自由贸易区谈判,最终达成一项全面、高层次、互利的自由贸易协定。2016年10月举行的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也承诺加快谈判,寻求三国自由贸易区的独特价值。
标题:中日韩启动自贸区第十一轮谈判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5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