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7字,读完约3分钟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监管当局频繁采取行动,加速债券通行证的落地。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交易中心分别发布了《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等重要文件,对债券通行证北行交易进行了具体描述。
债券互联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渠道,它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开放和人民币的国际化。管理层对此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全球投资者正蓄势待发,跃跃欲试。与此同时,中国债券的国际化意味着其对全球债券市场的影响将在未来逐渐增加,其潜在收益率也不可低估。
工银国际研究部部长石成详细解释了债券北行交易的相关安排。他认为,从交易安排的角度来看,债券互联(Bond Connect)可以提供更直接、更高效的交易渠道,其多层次托管安排也克服了国内债券市场分割给外国投资者带来的不便。
北行交易安排
关于“北通”运作机制的相关细节,石成指出,首先要做的是看交易环节。债券互联的交易通过海外电子交易平台和国内电子交易平台进行,即由香港证券交易所和国内外汇交易中心组成的交易平台。
北电通过询价进行交易。海外投资者通过海外电子交易平台向报价机构发送只包含无价格的报价请求,报价请求实时传输到交易中心系统;报价机构通过交易中心系统向境外投资者回复交易价格;外国投资者确认价格后,可以在交易中心系统中完成交易。
去年,央行批准境外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进入模式,境外机构通过境内代理行进行交易。然而,这份文件打算放宽限制。目前,拟议中的中国债券通行证交易安排允许外国投资者直接向国内外汇交易中心发出交易指令,并进行交易匹配。石成表示,这将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减少时差,提高交易效率。交易完成后,交易信息被传送给境内托管机构,结算交割程序开始。
多级托管有助于解决市场分割障碍
在结算交割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在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明确了多级托管模式的操作。其中,上海结算所是中国的一般注册托管机构,而香港金融管理局辖下的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则是二级托管机构。
石成指出,实际上,cmu在上海清算所开立了名义持有人账户,外国投资者持有的债券总额在其cmu账户中登记,相当于cmu在上海清算所名义账户中登记的债券余额。"名义持有人水平托管制度简化了投资者的整个结算过程."石成表示:“由于国内债券市场是分割的,在银行间市场,不同的债券品种分别由中国债券和上青管理。此外,在交易所债券市场,CSI提供托管和结算服务。监管机构和结算方式不同,结算程序也不同。在多级托管下,外国投资者只需通过cmu和国内托管机构处理这些流程。如果发生违约,外国投资者也可以通过cmu作为代理人请求召开债权人会议,以避免复杂的法律程序。”
名义持有人账户方便投资者
如果采用直接开户,投资者需要通过国内银行间市场结算代理在中国债券和上海清算所开户,这将大大增加开户流程和管理成本,降低债券通对中小投资者的吸引力。根据这份文件,在名义持有者制度下,外国投资者只需在cmu开立一个账户,就可以进行债券交易的结算和交收。
石成指出,名义持有人制度实际上解决了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分割给投资者带来的不便,允许外国投资者通过一站式平台进行交易和结算。
(编辑:中国商业新闻网
标题:债券通落地的脚步近了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0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