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5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哈尔滨6月22日电:从“乡村会计”到“电子商务总裁”——一个关于中俄边境小镇农民的创业故事

新华社记者、邹大鹏、马

“多少天没开了,差点就放弃了!”回想起2015年借钱做电子商务的“疯狂”,李景辉深受感动。

李景辉原来是黑龙江省富源市韩冲沟镇良中场村的一名村会计。这个小村庄的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黑土中。李景辉父母最大的愿望是让他们的儿子出去闯一闯。

从“村会计”到“电商会长”——一个中俄边境小城农民的创业故事

“我的家乡太偏远了!”李景辉清楚地记得15年前他被一所专科学校录取并去了省会哈尔滨的情景:开车花了10多个小时,坐火车花了一个晚上走了近800公里。

从“村会计”到“电商会长”——一个中俄边境小城农民的创业故事

李景辉的父母没有想到的是,毕业于绿色食品生产与管理专业的李景辉没有留在城里,而是回到了家乡务农。这在村民中引起了很多讨论。

“当时就业不理想,国家的农业政策好,有农业账户。总有人在家等着100多亩地!”李景辉说。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专生之一,他成为了一名“村会计”,并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因为他会写字和计算。

在“处理”了8年数字和表格之后,李景辉做出了另一个他父母无法理解的决定——转让他家的土地,带走他的儿媳和孩子,并贷款5万元在这个城市创业。

从“村会计”到“电商会长”——一个中俄边境小城农民的创业故事

“近年来,玉米和大豆的种植效率相对较低,价格也不可能上涨。我只想改变道路。”李景辉说,就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和创新的时候,他想到了为什么他不能利用国家政策的优势创造一个企业回来!

从“村会计”到“电商会长”——一个中俄边境小城农民的创业故事

正是由于大众创业的政策诱惑,李景辉生活变化的音符开始跳动。李景辉在学校选修了电子商务课程,他决定“抛硬币”,开始了知识农民创业的新尝试。

从“村会计”到“电商会长”——一个中俄边境小城农民的创业故事

“当时,富源市边境贸易区正式开始运作,港口逐渐繁荣起来。我想过要搞一个旅游和酒店项目。”李景辉说,他后来认识到,创业就像种田一样,不能盲目“种别人想种的东西”,还要看“市场想要什么”、“国家政策有什么”和“我们能做什么”,否则就会变成“什么也做不了”。

从“村会计”到“电商会长”——一个中俄边境小城农民的创业故事

经过一番调查研究,李景辉瞄准了俄罗斯食品安全和质量有保证的“卖点”,开了一家网店。

“在过去,开网店是不可能的,物流可能会让人焦虑!”李景辉表示,“一带一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增强了他的信心:富源机场正式通车,铁路提速,省会城市即将到来,高速公路直接连接黑瞎子岛,4g网络实现全覆盖...空的陆海立体交通网络使这个小镇不再“遥不可及”。

从“村会计”到“电商会长”——一个中俄边境小城农民的创业故事

最初的“试水”并不顺利,“冷水”几乎让李景辉窒息。"因为我从来没有打开过,我几乎放弃了!"在参加了该市组织的电子商务培训后,李景辉发现口碑和俄罗斯商品的纯度一样重要。

从“村会计”到“电商会长”——一个中俄边境小城农民的创业故事

因此,他开始了各种品酒类别的精确营销。“第一个订单是一包俄罗斯紫皮糖,售价5.98元。他也损失了7元,但他很兴奋,因为他终于打开了。”

新开的网店刚刚踏上富源市的节拍,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2016年,富源东基电子商务孵化基地正式开业,免费为李景辉等小微企业提供场地和包装材料。

从“村会计”到“电商会长”——一个中俄边境小城农民的创业故事

这让李景辉很开心。没有场地费和包装费的负担,他的网店就像一艘卸了货的船,轻快地划动着。

一份订单,两份订单...从每天几分钱到最多500多元的净利润。2016年,他的网店交易额达到30多吨,他还成立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雇佣了五名当地农民和下岗工人来做包装、配送和客户服务。

从“村会计”到“电商会长”——一个中俄边境小城农民的创业故事

“除了糖果,俄罗斯的粮油和日化产品也很受欢迎。最近的粮油销售比六个月前增长了十倍。”李景辉的公司越来越大,种类也越来越多。他本人成为当地农民成功创业的“名人”,并于去年当选为富源市电商协会会长。

从“村会计”到“电商会长”——一个中俄边境小城农民的创业故事

"我很幸运处在大众创业的新时代。"李景辉说,他心里仍有一个“小目标”——让公司成为一个小镇上最大的俄罗斯商品进口代理商,让员工成为股东并享受红利,让更多的邻居脱贫,并像他一样记录“富裕账簿”。

标题:从“村会计”到“电商会长”——一个中俄边境小城农民的创业故事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0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