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44字,读完约7分钟

9年的“塑料限价单”名存实亡,超市成为最大赢家

政策后评估需要考虑监管升级

我们的记者贾俐贞报道

自2008年“塑料限制令”正式实施以来,已经过去了九年。最近,关于“塑料限令”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记者了解到,自2008年6月1日起,《限塑令》明确规定,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此外,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不允许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限塑令”实施之初,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人似乎已经渐渐忘记了。

调查显示,白色污染在世界各地都非常严重,每分钟消耗100万个塑料袋,但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时间只有5分钟。如果未经处理就随意丢弃或填埋,200年内都不会降解。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为了减少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中国出台了“塑料限令”,规定了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最终目的,即保护生态环境,引导和鼓励公众提高环保意识。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塑料限制令”是无效的

如今,“限塑令”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许多调查显示塑料袋的使用在增加而不是减少。

记者走访了北京的多家大型超市,发现超市收银台的塑料购物袋都是付费的,基本上一个在0.3元,一个在0.2元。然而,散装食品区提供免费塑料袋,许多购物者为了方便一次撕掉许多塑料袋,其中一些是带走的。然而,记者在收银台附近发现,许多顾客付完账后,购物车中仍有未使用的空塑料袋,这些塑料袋大部分被闲置在购物车中或被清理干净。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虽然这些塑料袋是自制的,是免费提供的,但我确实看到一些顾客拿走了大量的塑料袋,但我总是需要一些眼泪,不会浪费它们。”正在购买散装大米的陈女士告诉记者,一些散装称重产品必须使用塑料袋。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在消费者的眼里,一个只有几分钱的塑料袋是买不起的,所以他们直接购买是为了快捷,这不仅没有解决塑料袋的使用问题,还为商家提供了另一个商机。这就是所谓的“塑料限制”到“塑料销售”。与超市的快递条款相比,记者在北京的一个农贸市场发现,整个市场有几十个摊位免费向顾客提供塑料袋。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然而,在生活中,不仅超市和农贸市场是塑料袋的重灾区,事实上,快递业和餐饮业的问题更加严重。随着大城市外卖行业的兴起,塑料包装被广泛使用和消费。快递业也是如此,那里大量的包裹都是塑料制品。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事实上,“限塑令”目前只是名存实亡,形势相当尴尬。那么,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塑料极限”不起作用

“塑料限制令”是环境保护公共政策领域的一个失败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承认。

“塑料限制令”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是,在刘俊海看来,监管当局没有明确的监督手段,也没有对政策执行情况的后评估。虽然已经实现了有偿使用,但限制塑料袋使用的政策设计目标尚未实现。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中国普华研究院研究员周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几分钱的关注会越来越少。这时,购买塑料袋的钱不是与几年前的免费钱相比,而是与购买的商品相比。我买了几百美元的商品,付了几美分。自然,我不太在乎。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据消费者反映,实施“限塑令”的最大困难是替代的可重复使用购物袋价格太高,消费者无法承受。大多数替代品平均售价为3至5元,有些更高档、更贵。可以看出,这样的价格是普通人难以接受的。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周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商场销售塑料袋的动机很强烈。商场里塑料袋的成本只有几分,但售价却只有几分,这里的毛利达到1000%,甚至上千。虽然塑料袋不显眼,但它们能给超市带来很多利润,所以几乎所有的超市都会主动问你是否需要塑料袋。甚至,许多超市每年都可以通过销售塑料袋赚取数千万元。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对于塑料袋免费供应和浪费的现象,业内人士表示,“限塑令”已经变成了“限塑令”,这说明相关法律法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此外,一些消费者的购物习惯需要改变。一些专家建议,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和塑料餐具,代之以可降解塑料制品,因为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价格大约是传统塑料袋的三倍。有关部门可以考虑给予环保塑料袋生产企业一定的补贴,以降低环保塑料袋的价格,使“限塑令”得以顺利实施。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记者发现,许多国家对“限塑令”都有不同的规定。例如,在爱尔兰,购买塑料袋需要“袋税”;在日本,购买自己包的消费者享受折扣待遇;在德国,不管什么样的包,都要收费;在美国,塑料袋的使用是完全禁止的。对此,一些分析人士建议,中国不妨从实际情况中学习。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监管升级新模式

今天,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刘俊海表示,这不仅可以通过监管来解决。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反思以往“限塑令”执行不力的原因和执行过程中的不足,即所谓的政策后评估。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周认为,有必要寻找方便、经济、环保的替代品。例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造福人民,并向消费者提供布袋、纸袋和简易菜篮子等替代品;从长远来看,探索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环保材料是根本解决办法。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此外,刘俊海建议将“限塑令”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鼓励农民把竹篮或环保纸袋做成产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农产品(000061,诊断股票)资源得到了振兴,城市人可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国家将成为一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的美丽中国。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第二,刘俊海补充说,在产业政策的调整,塑料袋应被禁止或禁止,或改为布袋或纸袋。纸袋应由企业免费提供,布袋可适当收费,但企业不能为此赚钱。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刘俊海强调,所谓的产业政策调整,应该区分不同包装袋的性质,分别实行实际计量、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产品目录。该目录应征求消费者、环保组织和农民朋友的意见。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当产业政策得到调整,各种制度得到明确划分时,下一步就是监管。那些非法生产塑料袋的人应该受到严惩。同时,还应建立奖励制度,生产具有有机模型、环保和资源保护的竹篮、布袋和网袋。”刘俊海建议为奖励提供财政和税收支持,如免税、银行优惠贷款和国家支持,这可能对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此外,刘俊海表示,杠杆应该被激活。一方面,企业应开发各种环保、经济的包装袋,企业应免费提供环保包装袋。无论如何,销售塑料袋的企业不应该从破坏环境中赚钱,这个问题可能很容易解决。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一些专家建议,“限塑令”应从源头抓起,不仅要限制使用,还要限制销售和生产。避免塑料袋源源不断流入市场,打击非法生产超薄塑料袋的黑作坊,严格监控批发、零售和消费环节,完善塑料袋销售、使用和回收的全链体系设计,实行全过程“限塑令”。同时,各部门需要共同执法,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率。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同样,周认为,首先监管部门要严格阻断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的渠道。政府还对批发商持有的所有塑料袋进行回收并给予补偿,同时要求零售商不得再次出售塑料袋,否则他们将被罚款,以阻止塑料袋进入市场。管理部门要注重落实,严格控制生产环节,防止非法产品进入市场。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此外,“限塑令”还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群众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塑性极限秩序”的效果取决于公民的自律。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细节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例如,食品包装袋可以多次使用,也可以作为垃圾袋使用;环保塑料袋可以重复使用,避免浪费。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如何升级“塑料限价单”还有待考虑。在这方面,刘俊海建议在推出新政策之前举行听证会,以便找出执行不力的原因以及如何更好地设计新政策。我们应该敞开大门,听取各行各业的意见。除了监督的共同努力外,它主要是决策者必须注意的社会治理方式。

标题: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超市成最大赢家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