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8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经济网克拉玛依6月23日电(记者马承忠)6月22日,记者从在新疆克拉玛依市召开的沙漠生态建设规划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根据规划建设进度,到2030年,克拉玛依市外940.25平方公里戈壁沙漠规划区的荒漠化、植被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及威胁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或显著改善。届时,将有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克拉玛依。
“城市周边的生态问题将导致自然条件的退化,这将导致大规模的生态失衡,并使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持续。为此,我们将城市周边的荒漠植被带绿地纳入城市生态保护体系,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生态绿地保护体系。”克拉玛依市委书记赵文全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据悉,根据规划,近期和远期,克拉玛依市将实施一批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如古马哈路和马依湖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工程、奎北铁路北侧活性沙地防风固沙工程、碳汇林东侧活性沙地工业建设工程等。 北部低山戈壁生态保护工程、西部戈壁地质公园景观保护与植被恢复工程、东环路东侧丫蛋丘陵景观保护与植被恢复工程。
克拉玛依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一座石油崛起的城市。该地区大部分地形为戈壁沙漠,是一个资源型城市,自然条件先天不足。地处温带干旱荒漠区,常年干旱少雨,土壤碱性,生态环境脆弱。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实施了“大绿化工程”、“蓝天工程”、金龙湖应急水源、九公里湿地处理、城北森林公园、西月滩戈壁森林公园等。,空燃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城市绿化面积从2010年的33300亩增加到2016年
当天,《经济日报》记者看到梭梭、骆驼刺、琵琶柴等耐旱植物。在克拉玛依市西部边缘的马依贝沙漠生态保护区生长良好。克拉玛依市农林牧业局森林检查局局长宋表示,与城市南部相比,该保护区地势较高,水资源较少,应采取减少人为干预和围栏等措施进行保护。经过多年保护,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有效防止了土地荒漠化。
目前,克拉玛依市在优先保护原有生态的前提下,实施了少量的人工干预,应用科学合理的生态恢复技术和低成本的维护措施,促进了该地区整体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的增加,有效地防止了土地沙化的情况,保护了重点野生动物物种,恢复了原有生态景观的异质性多样性,建立和完善了郊区生态保护圈和城市周边生态安全屏障圈,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绿地保护体系。
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分布最广、风沙危害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域之一。目前,全国有89个县市分布着沙化土地,可治理的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来源之一。
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长牟振江说,经过60多年的发展,克拉玛依已经从一个没有草、没有水、甚至连鸟都不会飞的荒漠戈壁,发展成为一个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宜居之地。目前,克拉玛依周边沙漠生态恢复建设工作在新疆发挥了主导作用,为新疆全面推进沙漠生态恢复技术和建设树立了信心,提供了技术支持,意义重大。
?
标题:新疆克拉玛依让戈壁荒漠变“青山绿水”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1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