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3字,读完约3分钟
2017年6月30日,“互联网加其他时代:创新与发展——2017北京论坛”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举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讨论了“网络+时代的妇女发展”问题。
论坛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当代社会研究所、上海青年报、上海师范大学妇女文化学院和香港大学现代语言文化系主办。
上海青年报社长李学军首先发表了欢迎辞,他用数据对本次论坛的背景和意义做了简明扼要的说明。他说,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用“妇女经济”来描述全球妇女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从it时代到dt时代,“互联网+”给女性创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一份报告,在全球67个经济体中,传统领域的女企业家仅占女性总人口的3.6%,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女企业家可以占据半边天。他说,网络体验经济时代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情感思考和沟通互动的特点,这些都是女性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在网络时代,女性可以以更大的能量参与社会变革,这使得她的时代成为可能。这就是今天在这里一起讨论这个命题的意义。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推动经济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未来,智慧城市的价值取向将更加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人。女性也是智慧城市的建设者,尤其是城市生活潮流的领导者,她们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贡献是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的。上海师范大学妇女文化学院院长张华以这一观点正式启动了此次论坛。
前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在谈到大数据与妇女发展的关系时指出,大数据对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和精神方面)有很大作用,对创新和创业有很大帮助。在互联网时代,女性很容易分享经济,试错的成本非常低。目前,大约70%的微型企业和60%的现场直播者是女性。在女性文化的标签体系下,大数据与女性的生活、健康和家庭管理密切相关。
吉莉安·杨教授在过去的15年里致力于探索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发表了题为“包容性创新与数字经济:女性主义的贡献与挑战”的演讲。本文着重讨论了三个论点:“创新生态系统有三个相互作用的环节”,“创新在路上:关于创新的基本问题”,以及“女权主义的贡献:这不仅仅是关于妇女本身”。
“作为一个在数字时代长大的女性,我深深体会到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同时也感受到了更多的挑战。今天的论坛关注的是女性,这让我们更加关注女性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影响力,也让我们对互联网时代女性的发展充满信心。”香港大学青年学者蔡青表示,目前,mainland China、港、澳、台地区对女性与互联网创新的研究仍需更多关注。我希望本次论坛能够吸引更多来自各个层面的声音,继续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落实各项政策和成果,这将真正对中国妇女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标题:“互联网+她时代:创新与发展――2017年北京论坛”在京召开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1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