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7字,读完约2分钟
春节期间,江苏如皋检验检疫局发现巴拿马“塞伦斯基”号装载的19800吨俄罗斯动力煤严重短缺1580吨,短重率高达8.0%,价值101700美元。这是2017年如皋港首次检测到进口煤的重大短重,短重率也创下如皋局开展检查以来的最高纪录。经过对原因的彻底调查,发现短重实际上是由冰雪造成的。为了维护口岸公平贸易和国内经济利益,如皋市商检局的检查鉴定人员完成了一次特殊的“破冰之旅”。
元旦上午,如皋局稽查监督科的两名工作人员赶到林忠如皋港码头,登船对“小夜曲”进行最后一次水尺称重。这时,装在船上第二、四舱的19,800吨的俄罗斯动力煤刚刚卸完。经过节前第一次称重的初步计算,评估师发现这批货物的重量与提单的重量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称重结束时的每一道程序都特别细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评估和计算,这批动力煤只有18220吨,比提单少了1580吨。2万吨以下的货物重量这么轻,看过很多“大场面”的评估师都很震惊。面对最终的称重结果,这位外国大副忍不住摇摇头,吐出苦水。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恶劣的天气和冰层是造成如此惊人的短重的“罪魁祸首”:在俄罗斯瓦尼亚诺港航行的装载期间,当地温度极低,达到-24℃,装载时车轮的压舱水没有排干,也不是防冻剂。它很快冻结在低温下水舱的底部,船无法准确测量舱中剩余的压载水重量;此外,装货港的水文条件也很差,港口水面漂浮着厚厚的冰层。根据船上提供的现场照片和货船外壳的摩擦痕迹,冰层厚度约为1米,因此在鉴定时不可能准确读出六面水尺的刻度。基于上述两个因素,不可能准确计算出船舶在装货港的压载水和排水量,这导致了这种主要的短重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如皋检验检疫局提醒船舶在北方严寒地区码头装卸时要密切注意压载水结冰的情况。如果你需要呆很长时间,你应该准备足够的防冻液;当港口的天气和水文条件不能满足水尺称重要求时,必须停止作业,及时报告协商解决,并在装货港与检查员一起收集并做好书面记录。同时,提醒国内收货人在签订合同时,也应以官方卸货港出具的重量证明作为结算依据,并权威性地进行短期损失索赔,以有效规避风险。
标题:如皋检验检疫局新春“破冰”检出今年首起煤炭重大短重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