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3字,读完约4分钟

□王振春

春节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公开发布了《关于深化农业供给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为指导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而连续发布的第14个“一号文件”,具体提到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农业互助保险、贷款保证保险、保险+期货等。,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农险,在传承创新中书写新篇章

农业正成为保险融资的下一个出口。

近年来,许多保险公司纷纷布局农业保险,有的产品和渠道,有的甚至切入了农村生产、物流、信贷的整个链条,整个产业链布局了农村金融,这无疑将进一步释放农村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加快农业保险(Aiji、净值、信息)的转型升级。

农险,在传承创新中书写新篇章

保险金融东风渐起,自然有其内在动力。首先,农业供给方的结构改革渴望保险金融服务。目前,随着消费的升级,人们的消费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就农产品质量而言,有许多“主食”,很少有高质量的品牌产品。农产品供给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让农产品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让消费者消费更安全、更绿色、更个性化的农产品,是未来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向。在这种背景下,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传统“老三乡”和“小三乡”,正日益被以新主体、新元素、新市场和新形式为代表的“新三乡”和“大三乡”所取代。因此,农业生产所需的金融服务必须转型升级,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势在必行。在这方面,保险公司有以农业保险为代表的担保功能、以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农业保险保单质押为代表的信用增级功能、以支持农业的保险资金和直接投资为代表的投资功能。

农险,在传承创新中书写新篇章

其次,从保险公司自身来看,财产保险业务结构转型是必然趋势。目前,财产保险的重中之重仍然是汽车保险业务。然而,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大基础、小增长的新阶段,伴随而来的是汽车保险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盈利能力普遍较低,业绩压力迫使财产保险公司走上了业务结构转型发展的道路。由于农业保险具有政策补贴的优势和中央政府对农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很快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当前,随着农村原有经济结构的改革,现代农村经济对保险金融提出了更加旺盛和丰富的需求。巨大的需求必然会带来更多的机会。如何利用政策东风,增加产品,扩大范围,提升标准,拓展农业保险,改善公司业务结构,已成为许多财产保险公司寻求业务结构转型的首要考虑。

农险,在传承创新中书写新篇章

此外,以保险产品为载体,可以连接更多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随着农业产业链的延伸,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这必然导致农业保险从生产延伸到生产前和生产后,即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二、第三产业,形成“一个接一个”的风险保障新格局。

农险,在传承创新中书写新篇章

坚持我们最初的愿望,牢记我们的使命。农业保险,生于农业,长于农业。只有始终着眼于农业发展大局,努力构建服务农业经济的保险金融服务平台,才能充分发挥金融回报主体的积极作用。因此,农业保险的长远发展要求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首创精神,坚持为农业实体经济服务,并持之以恒、长期出击。

农险,在传承创新中书写新篇章

首先,推进农业保险向“需求导向”转变,建立农民、农业生产企业、保险公司等涉农金融服务机构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强化和拓展风险防范、生产监管、担保和信用增级等功能。缓解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风险、难贷、保收”问题,进一步从单纯的风险保护服务向综合金融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转变。

农险,在传承创新中书写新篇章

其次,迫切需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提高保险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充分利用遥感、无人机航空摄影、移动终端等新技术和成果,为农业保险调查和理赔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积极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通过保险将更多用户与信贷消费需求联系起来,服务于更广泛的金融需求。

农险,在传承创新中书写新篇章

最后,我们应该始终收紧风险防范的措施。一方面,要利用保险在防灾防损方面的技术优势,协助农业企业和农民进一步做好防灾防损工作,实现保险服务和农业企业的双赢发展。另一方面,产业运营也对金融服务企业的兼容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农业保险大多是政策性业务,风险控制严格,合规操作要求较高。因此,保险企业应牢记风险控制是根本,提前计划,完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风险防范机制,有效提升风险管控的手段和效果。

农险,在传承创新中书写新篇章

风景很长,应该很吸引人。深化农业供给体制改革是一场持久战。在“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致力于新的实践,站在新的历史位置上,农业保险必将扎根大地,书写新的历史和辉煌!

标题:农险,在传承创新中书写新篇章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2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