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9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在全国“两会”备受关注之际,一个关于“潘刚问题”的话题在同期飙升,不仅频繁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上,而且在新浪微博上也名列热门话题排行榜的前列。
据综合信息显示,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中国的工作在哪里?”在最近接受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媒体采访时,曾被媒体称为“潘刚问题”的核心指向了影响中国产业长远发展的当代企业家精神:追求极致创新和完美品质。
在热点聚集的“两会”期间,一个问题可以吸引无数的目光。谁是潘刚?是什么引发了他对中国工业的深刻思考?
潘刚:低调,务实,谦虚,ac _ as _ id = 1807AC _ format = 0;AC _ mode = 1;AC _ group _ id = 1;AC _ server _ base _ URL = " me . AFP . China news/";
你可能不知道潘刚是谁,但你应该知道,他负责的企业伊利集团,也应该尝过伊利生产的乳制品。
根据国际权威排名机构凯都消费者指数发布的2016年全球品牌足迹报告,88.5%的城市家庭平均购买伊利品牌7.8次,消费者每年购买伊利产品超过11亿次。
正是这位潘刚成员带领伊利集团不断创新,其业绩在亚洲排名第一,跃居全球乳制品行业前8名。然而,他在消费者心目中没有丝毫的“霸气”,但总是低调、谦虚,是一个相当好的导师。哈佛大学十年来两次以他领导的伊利集团的发展历程为例,哈佛大学的柯教授甚至称他为“潘教授”。
然而,低调和谦虚的个性掩盖不了落在他身上的耀眼光环: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中国企业改革十大风云人物、中国优秀品牌领袖、十大创业领袖、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杰出人物、改变中国的商业领袖、亚太地区杰出商业领袖、亚太地区绿色经济杰出领袖奖、全球绿色经济十大领袖、达沃斯“全球青年领袖”等。
吸引力:品质卓越,追求创新
许多耀眼的光环荣誉落在潘刚身上的原因,与他在该行业的非凡成就密切相关。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伊利的总营业收入超过600亿英镑,成为亚洲首家乳制品企业。在2016年荷兰合作银行的“全球乳制品行业20强”名单中,伊利跃升至全球乳制品行业前8名。今年年初,伊利被英国著名品牌评级机构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列入2017年全球500强品牌名单,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唯一上榜的品牌。在他的战略目标中,伊利有望在未来跻身世界五大乳品公司之列。
在这美丽的伊犁画卷中,最绚丽多彩的是潘刚专员以“伊犁就是质量”为信条所倡导的“全链创新”和“全球织网”战略。
潘刚率先提出建设“质量企业”,以质量为信条,致力于打造高品质品牌,生产高品质产品,培养高素质人才。据了解,在伊利,从原料到成品,一包牛奶有1000多个质量检验项目。企业标准线不仅比国家标准线提高了50%,内部控制线也比企业标准线提高了20%,其中许多甚至比欧美的标准线还要严格。
他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全链创新”和“全球织网”,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深化管理创新,建立覆盖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最终与消费者和产业链合作伙伴共享创新价值。潘刚指导整合国内外R&D资源,密切关注国际乳业R&D的关键领域,并从全球视角构建了覆盖全球领先R&D机构的全球创新网络,现已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整合全球优势反馈国内需求,同时也为中国乳业走向全球树立了标杆。
标题:提案采访揭秘:“潘刚之问”主角浮出水面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