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0字,读完约3分钟
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取消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中计算资本充足率时的容忍度指标。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央行的宏观审慎评估评分系统下,未能达到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的银行,在取消容忍度指数后只能获得0分。以前,这些银行在容忍度指标范围内可以得到48-80分,而达到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的银行可以得到80分。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举将推动金融机构防范和控制风险,从而在mpa系统中获得优异成绩,并因此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据知情人士透露,最终计划仍有变数。央行表示不会置评。
(消息来源不是官方的,截至记者发稿时,官方没有对此消息做出回应)
央行媒体:风险防范将是今年银行业改革的亮点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目前,系统性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但我们应高度警惕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稳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化解和处置突出风险点,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构筑金融风险“防火墙”
媒体注意到,“风险防范”成为2017年整体工作部署中的新关键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金融风险”、“风险防范”等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较2016年大幅上升。
“作为金融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如何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的风险,直接影响到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有效性,确保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发生。2017年,引导和支持商业银行有效防范风险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南岳银行董事长韩春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银行家普遍认为,与大中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应该更加注重风险防范。
“在整个金融体系中,中小银行与大银行在规模、资本和人才方面仍有差距。但由于中小银行在机制、效率、创新、市场反应速度、市场和客户覆盖面等方面具有小、快、灵的优势,中小银行的健康发展对于保持金融体系的竞争活力、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韩春建认为。
当去杠杆化正在进行时:两家评级机构警告中国银行一项数据
根据彭博社早前的报道,根据S&P的统计规则,中国金融体系的存贷比已经攀升至80%,甚至一些中小贷款银行也达到了100%。S&P声称其计算的贷存比包括一系列表外项目。
据S&P统计,中国银行系统整体存贷比(3.63 -0.27%,BUY)上升速度快于官方统计,这是由于今年银行表外财务管理规模的疯狂扩张,这样做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即避开当前央行的监管。根据标准普尔的数据,按照目前的增长率,中国的贷款总额往往超过存款总额。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银行的累积杠杆率最高
彭博报道称,中国的贷存比在全球市场并不罕见,甚至低于许多其他国家的杠杆水平。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贷款额度的增加往往意味着许多信贷回报的边际下降。坏账率的任何增加都会影响“储蓄”,而“储蓄”是金融危机的缓冲地带。
标题:传中国计划将采取更严格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标准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