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5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专访:创新和全球视野推动中国企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访神州高速铁路董事长王志全
新华社记者刘玉芳李杰
“中关村企业从成立之日起就有创新意识,创新已经融入了中关村人的血液!”在北京西直门总部大楼的办公室里,神州高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全非常积极。
在王志全看来,当前世界的技术进步导致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能社会已经到来。“现在中关村正在变得智能化和网络化,这是一个未来的方向,”王志泉几天前在接受新华社独家采访时说。
作为中关村的创新企业之一,神州高铁从20年前开始设计和生产火车洗车机。随着技术创新和市场发展,已成为覆盖轨道交通运营维护整个产业链的上市公司。从提供工业服务和智能设备到提供工业大数据和云服务,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公司的创新理念。
“在操作和维护领域,未来我们将把所有的供电系统转移到平台上,通过数据分析现场情况,所有的技术人员都在总部。这就是网络运营和管理云,我们将来要做的就是这样一个运营和维护系统。”
虽然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维护产品已经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王志全坚持加大传统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智能服务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中关村的每一个企业都跃跃欲试。”王志全给“情报”这个词赋予了很高的战略高度。"这不是首要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以动车车轴大修为例,高铁车轴需要每10万公里检查一次。对于繁忙的高铁线路,检查频率非常高,这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下一步的‘情报’是什么?也就是说,这项工作不需要人工操作,拆卸过程和检测过程完全由智能机器人来维护,它允许数据上传到云中,然后通过网络返回。最大的优点是历史数据都在这里,任何问题都可以准确地统计出来。我们使用机器人不仅完成人的动作,而且便于管理,数据真实可靠。”
正是因为创新,神舟高铁拥有40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200多项专利,其中一些甚至填补了国际空空白。
“在与日本人和德国人打交道时,人们五年前拒绝接受你,说你抄袭了所有这些东西。现在他们一眼就知道这些核心技术都是我们自己的,包括信号控制、线路检测、电源检测、车轮探伤和车轴探伤系统。去年,中国高铁赴德国参加柏林轨道交通展览会。对于我们的产品,国外同行说,你确实比我们好!”王志全说道。
此外,中国高铁的创新还需要放眼全球,这是十年前与德国合作的经验。
“德国最小的公司都有全球视野。在设计产品时,德国公司考虑如何在中国使用这种产品,如何在印度使用,如何在美国使用,并从设计之初就考虑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正在根据全球化的概念设计产品。我们的子公司华星致远生产的3d视频检测系统,可以对车辆高速通过时的各种问题进行成像检测。这项技术已经在美国铁路技术中心进行了演示。我们在两三年前就说过,我们不仅要同美国的铁路接轨,而且要同欧洲的铁路接轨,要使它具有普遍性。”
凭借创新优势和全球视野,神舟高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部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在国家“一带一路”背景下不断拓展业务领域。
王志泉说:“自从国家倡导‘一带一路’以来,中国高铁一直在跟踪印尼、巴基斯坦、以色列、泰国等国的轨道交通项目。”
“为了成为在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企业,我们现在正在与相关企业就海外系统建设和运营维护进行洽谈。这个“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来自“一带一路”上的国家。许多参与者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型国有企业和铁路维修企业。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是我们的潜在客户。这是参加‘一带一路’的好机会!”王志全说道。
标题:专访:创新与全球视野助推中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访神州高铁董事长王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