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0字,读完约3分钟
明年,机电商会将迎来第一年。30年来,机电行业商会伴随并见证了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整个成长过程。目前,机电行业的发展如何?机电商会如何深化改革,服务机电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爱吉、净值、信息)?
近日,机电行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春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经过近几年的持续转型升级,机电企业今年越来越有信心实现出口正增长。“从第121届广交会的展会情况来看,很多公司都觉得展会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有商家在很多展位前排队洽谈的场景。”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出口机电产品7.98万亿元,占全国出口总值的57.7%。事实上,机电产品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中国出口商品的“老大哥”地位。随着机电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机电产品对外贸易结构加快,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刘春表示,近年来,机电行业的差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依靠R&D、品牌和质量形成竞争优势(Aiji、净值、信息)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另一方面,转型缓慢或基于恶性同质化竞争的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目前,机电企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刘春表示,经过艰苦探索,机电企业在品牌、R&D、销售渠道、模式创新等方面逐步走出了新路,机电行业正经历着从数量到质量的深刻变革,转型升级有五个亮点。
刘春表示:首先,并购正成为企业加快升级的捷径。具有实力和国际视野的企业抓住国外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通过收购和控股国际知名机电企业,获得专利、品牌、市场渠道等资源。一下子进入国际企业的行列;其次,中国机电企业“走出去”投资建厂的数量正在增加。企业在外国的帮助下在当地投资办厂,吸引制造业投资,并提供许多优惠政策,这不仅缩小了与市场的距离,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贸易摩擦等风险;第三,机电企业更加注重市场多元化,从关注发展中发达国家的市场,到开拓全球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内市场;第四,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企业直接向超市出口机电产品,或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形式直接向消费者销售机电产品,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五,延伸产业链。一些大型机电企业在对外承包工程时,以epc(总承包)的形式深入参与项目,促进了商品、标准和服务的“走出去”,增强了中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刘春认为,目前机电行业仍处于加速转型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实际困难:第一,不确定性在增加,特别是国外政治形势、经济复苏和汇率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此外,新技术是不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大变革时代给企业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决策的难度和风险增加;第二,成本上升主要体现在汇率波动和原材料及劳动力综合成本上升;第三,同质化和恶性竞争仍然困扰着一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第四,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鼓励企业创新的机制有待完善。
作为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行业唯一的全国性商会,如何更好地为行业转型升级服务?刘春表示,作为行业协会、商会和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的第一批试点单位,当前机电商会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机电行业商会将着力加强自身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市场化水平,突出国际化特色,实现“自己动手做铁”和“有所为而不为”的目标。具体来说,一是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认识和研究;第二,与海外中国企业组织、外国企业组织和中国行业协会密切合作;第三,着眼企业需求,丰富服务内容,真正为企业解决问题,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能力。
标题:机电行业发展:一场从量到质的变革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