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05字,读完约2分钟

我省人工林发展“十三五”规划颁布

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发展与种植结构合理优化

最近,安徽省《种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能力,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促进优质特色农产品发展,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生产发展、工业增效、产品安全和农民增收。

安徽省“十三五”种植业发展规划出台

该规划坚持底线思维,牢固确立粮食产量不下降、耕地不非农化的底线,合理配置资源,优先发展稻麦口粮,实施绿色发展,确保我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同时,坚持市场导向,通过市场流通链带动种植生产,用市场手段引导和组织种植生产;促进生产要素向有前景的领域和新兴产业集聚,扩大种植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延伸种植业的整个产业链。

安徽省“十三五”种植业发展规划出台

规划明确,重点建设皖北国家专用小麦、安全玉米、高蛋白大豆等品牌粮食产区,以及我国设施蔬菜、特色水果和中草药生产的重要绿色基地。江淮丘陵地区将着力建设全国优质稻、油菜绿色生产区和中国重要的果蔬生产基地,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重点建设沿江国家优质水稻、优质油菜、优质棉花和优质蔬菜生产区,成为承接现代农业转移的国家示范区。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应严格控制资源开发强度。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和农产品供应的前提下,依托山地资源优势,建设绿色有机水稻、高山蔬菜、茶叶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区位、人文和生态优势,建设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片(点),积极拓展农业功能。

安徽省“十三五”种植业发展规划出台

就工业布局而言,计划是明确的。粮食产业重点在沿淮、江淮一季稻区和沿江一季、双季稻区的48个县(市、区)建设优质稻产区,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适宜区域建设高山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在淮北37个重点县(市、区)建设淮北中强筋小麦和江淮中弱筋小麦主产区;沿淮、淮北24个重点县(市、区)玉米主产区建设。棉花和油料产业选择淮北和沿江11个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重点县(市、区)建设棉花主产区。选择江淮及沿江23个年产2万吨以上的重点县(市、区),建设“双低”油菜主产区;江淮丘陵和淮北11个重点县(市、区)花生主产区建设;沿淮、淮北15个重点县(市、区)建设大豆主产区。(记者李实)

安徽省“十三五”种植业发展规划出台

[我想纠正错误]主编:任景熙

标题:安徽省“十三五”种植业发展规划出台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