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6字,读完约4分钟
经济观察网记者蒋欣近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农业保险保障研讨会,会上发布了《中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从担保广度和深度来看,中国的担保广度处于世界中等水平。
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水平不断提高。总体而言,中国农业保险水平保持快速增长,从2008年的3.67%增长到2015年的15.69%。在各行业中,种植业的保险保障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保障水平从2008年的3.8%上升到2015年的7.75%。水产养殖业先降后降,保障水平从2008年的3.64%上升到2015年的6.03%,年均增长率为9.3%。
农业保险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保障水平不足已成为农业保险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农业保险仍处于品种少、安全性低、覆盖面有限的初级阶段。农业保险覆盖的物化成本和损失补偿能力有限,这对普通农民没有吸引力。现代农业高成本、高利润、高风险的生产特点越来越难以适应,无法满足新的经营主体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风险保障需求。
《报告》显示,不同行业和产品的农业保险覆盖水平有很大差异。就行业而言,种植业的保险覆盖水平高于养殖业。2015年,这一比例为7.75%,水产养殖为6.05%。更体现在品种差异上,棉花在种植品种中保证水平最高,而油料作物相对较低,最大的棉花和最小的花生保证水平相差26倍。奶牛的保障水平最高,而肉牛的保障水平最低,最高和最低的差距是几百倍。
此外,各地区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不均衡,中西部地区是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最低的地区,且增长乏力。如果农业产值进行分割,农业大省的保险保障水平增长率最低,为农业中等省的一半和农业小省的三分之一。
据了解,《报告》还与国际保险水平进行了比较,结论显示中国农业保险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我们选择的典型国家是印度,而菲律宾远远高于印度和菲律宾,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它是印度的两倍多。总体安全水平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加拿大的六分之一,日本的不到一半。
从安全广度和安全深度来看,我国处于世界中等水平,我国农作物保险覆盖率已经达到世界中等水平,甚至超过了邻国日本。但是,增长速度也很快,居世界第一,略低于菲律宾,这与30%以上的增长率是一致的。但是,担保的深度严重不足,这是我国农业保险最大的短板。其次,担保深度指数甚至低于印度和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目前,保护深度是印度的一半,即印度的一半。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会上表示,经过10年的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当然,这仍然非常困难。整个农业保险的发展有可能在下一步达到一个转折点,是时候努力工作后收获更多了。
目前,该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农业保险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新兴的农业经营实体。要深入研究农业风险特征和保障需求,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风险保障;此外,要加强供给方面的改革,提高农业保险的服务水平。要着力扩大面积、提高标准、提高比例,落实保障水平,全面覆盖直接物化成本政策,增强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生产实力。主要农产品和森林保险,稳步扩大保险和渔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地方特色价格保险、收入保险、指数保险和保险+期货试点。深化产品改革,构建保险责任广泛、保险程度高、理赔程序简单、费率水平合理的产品体系。
江新经济观察报记者
经济观察报金融市场部记者
关注证券、新三板、保险行业及相关领域的上市公司,擅长深度报道。
签署
标题:报告称中国农业保险保障广度处于世界中等水平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3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