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81字,读完约5分钟
本报记者梁报道
在当前高负债、资金链紧张的环境下,一些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实施债转股,但被视为国有企业“救星”的债转股却很少能真正“落地”。
近日,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钢集团)与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签署了26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化债转股合作框架协议。据了解,此次协议的主要合作模式是工行下属机构直接投资上港集团成员单位,同时设立有限合作合并基金,帮助上港集团将现有债务转换为投资股权,将上港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降低近10%。计划执行期大于等于5年,预计利率比同期债券成本低0.5-1个百分点。
据业内人士透露,协议中提到的利率是指有息债转股。虽然债转股是一种股权互换,但它不支付股息,而是每年获得固定利息,即“清仓和实际负债”。山西某钢铁企业财务总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债转股是对整个钢铁行业的促进和发展,对于化解产能、清理带钢、监督环保大有裨益。
不过,该负责人担心,最大的问题是高负债率、再融资困难和低端产品。
债转股“救命稻草”
尽管这种债转股是一种“回归”,但很难说它与以前相比有多有效。
早在1999年,中国就实施了债转股。当时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将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简言之,银行将不良贷款转移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债转股的初衷是为了缓解银行面临的不良贷款压力,而本轮债转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的杠杆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是钢铁企业实施债转股以解除杠杆的一个好办法。然而,钢铁企业的高负债率也是具体政策有效实施的一个主要问题。
根据商界向记者提供的数据,钢铁行业的负债率高达60%-70%左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根据中国钢铁协会一季度发布的钢铁行业运行数据,截至3月底,中国钢铁协会成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仍高达69.97%。
从以上两组数据不难看出,目前钢铁企业的债务负担很重。为了解决债务问题,许多钢铁企业实施了债转股,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
企业界钢铁分析师何杭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钢铁企业债转股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行业沉重的债务负担和过度的偿债压力。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在银根紧缩和市场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银行不得不将资金投入工业,向钢铁企业发放贷款的尴尬局面。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我国商业银行债转股签约规模超过5000亿元,实施企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
“事实上,与国家供应方改革政策相比,债转股的实质是去杠杆化,而表象是去产能化。”这句话怎么理解?何杭生说,首先,简单地说,债转股就是将企业的债务转化为股权,通过这种形式的改变,银行中原本负债累累的企业的财务杠杆无形中降低了。
例如,何杭生说,我们以企业资产抵押贷款为1: 10进行计算,假设上港集团的原始资产为1000亿元,负债为60%,通过工行260亿元的债转股,负债减少了10%,那么其在银行的杠杆率减少了一半,而资产抵押增加了一倍,因此去杠杆化效果显著,最后投资减少了,所以企业好转只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债转股难以实现?
债转股无疑是高负债率钢铁企业的"救命稻草"。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去年底至今年年初,中钢、武钢、太钢、马钢、安钢、酒钢、鞍钢、南钢、鹤岗等9家国有钢铁企业先后与相关银行签署债转股协议。与刚刚签署协议的上钢集团一起,10家钢铁集团签署了总额为2000亿元人民币的债转股协议。如报告所述,中钢集团是本轮央企债转股市场化的第一个案例,也是唯一一个真正实施的案例。
2016年9月9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六家银行与中钢集团正式签署债务重组框架协议,重组了中钢集团600多亿元的债权,分为债务保留和可转换债券两部分,其中债务保留和利率下调政策300多亿元,零利率债转股300亿元,共减息约130亿元。
“中钢是第一家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因此其债转股比其他企业实施和落地更早。目前,从国家政策角度来看,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等各类实施机构开展面向市场的钢铁企业债转股,但没有债转股的具体操作方法。”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当银行持有债权时,利息收入是确定的,但当股权被收回时,银行的收入就变成了股息或投资收入。但是,债权仍然可以用不动产和土地抵押,或者由第三方担保。但是,在债权转化为股权后,这些保障措施不复存在,债权的清偿顺序先于股权。银行债转股后的复苏不确定性甚至更大。
王国庆还认为,撤出未上市股票更加困难,流动性更差,银行的压力也会增加。因此,除非有优惠政策或强制性指令,否则银行很难有合理的债转股商业动机。即使达成债转股协议,大部分都是明确的股份和实际债务,这也是债转股在许多钢铁企业没有实施的原因。
据统计,目前钢铁行业沉重的债务负担顽疾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许多钢铁企业面临着贷款展期难、提款难等问题,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中国钢铁协会常务副会长顾建国最近表示,钢铁企业去杠杆化要有一个总体设计,要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典型钢铁企业应研究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一企一策”去杠杆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各钢铁企业去杠杆化的实际工作措施和方法。
银监会监管司副司长张劲松透露,下一步,银监会和中钢协将在优化贷款结构、去杠杆化和金融债权债务处置等方面进行研究部署。
标题:负债率过高 钢企市场化债转股去杠杆或将失灵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