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4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王晶晶
京津冀的协调发展仍然是重中之重。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范恒山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就当前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发表了讲话。根据2016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京津冀地区拥有8%的人口,地理面积占全国的2.3%。按总价值计算,它创造了总经济产出的10%左右。它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比肩而立。它是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
京津冀协调发展之所以仍然是重中之重,是因为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是解决京津冀与整个区域之间的突出问题,是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需要。第二,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符合大都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利于首都职能的合理确立和科学发展。要促进京津冀几大城市、特大城市、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协同互补,就要建设和发展一个良好的都市圈。
范恒山说,促进京津冀的协调发展不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早在2006年和2007年,范恒山就参与了京津冀都市圈的规划研究。他认为,首先,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有利于解决城市发展中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有利于优化和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有利于探索中国特色的大城市疾病解决之路。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如果解决了北京的城市疾病,那么解决中国其他城市的疾病基本上没有问题,因为现在最严重的城市疾病都在北京。
其次,有利于打破地方城市壁垒,打破行政区划,实现优势互补的一体化发展,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经验。
第三,有利于完成城市群的形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功能,优化产业布局和空结构,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第四,有利于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增强对环渤海地区和北京腹地的辐射带动能力,为国家转型发展和深化发展合作提供示范推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最后,有利于提高京津冀整体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范恒山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京津冀的协调发展是首都大城市病的不断加重所推动的,而大城市病又是由复杂的城市功能所引导的,这就明确了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即找准起点,解决落脚点。一个出发点是解决北京城市总体功能和资本功能叠加功能过于复杂的问题;立足点是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这两点共同构成了京津冀协调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也确定了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措施和路径。
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定位中,应满足四个要求。首先,要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第二,要成为全区协调发展和改革的先导。第三,要成为区域经济增长中国家创新的新引擎。四是成为生态恢复和环境改善的示范区。也就是说,北京应该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定位为国家先进制造业R&D基地、北方国际(000065)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导区;河北是现代商业物流的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京津冀环境支撑区。
此外,从空的分析来看,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我们应该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二是以战略功能平台为载体。第三,以交通干线生态走廊为纽带,构建功能互补、区域联动、逐项集聚、节点支撑的网络空空间结构。
标题:京津冀:做好八大结合 突破七大难点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