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49字,读完约8分钟

人民币带来的金融基础设施自然会带来相应的认可和地位。从量变到质变,金融技术带来了机遇。

今年2月,《经济学人》杂志宣称中国在金融技术方面领先。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已成为国际金融界和投资界的共识。西方记者、咨询公司和投资基金惊讶地发现,在中国的大城市,不需要钱包,也没有障碍;智能手机足以满足消费、支付、贷款和财务管理的需求。曾几何时,外资大银行对如何占领中国市场份额嗤之以鼻,但现在它们担心,阿里巴巴、百度、腾讯、JD.com等中国科技巨头以及许多新兴金融科技企业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在新兴市场国家,中国金融科技的成功起到了示范作用,这为金融互联网、金融普惠及相关基础设施(如移动支付网络)的建立带来了希望。中国的金融技术已经冲出国门,这是不可避免的。盟友、合作伙伴和反对者都在关注中国。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换句话说,金融技术可以改变现有的模式。

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加速。据央行统计,2015年,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为12.10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支总额的28.7%。据swift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人民币是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和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然而,美元仍然是世界贸易中的第一货币。此外,石油和天然气等战略资源仍以美元计价。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签署了能源和资源协议,如果这些协议总是以美元计价和交付,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化仍将受到限制。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幸运的是,今年5月出版的《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和中国的贡献》明确提出要扩大本币互换和跨境结算,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为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境内外金融机构提供服务。金融技术与一带一路两大历史洪流的融合,为人民币国际化从量变到质变提供了契机。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今年6月启动的cips二期工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从此,人民币有了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由于是新建的,cips具有后发优势,可以借鉴金融技术的尖端技术。一般来说,跨境系统分为两部分:信息系统和清算系统。本文将在这两个部分中解释现有系统的操作,然后介绍金融技术和CIP的前沿技术之间的潜在结合。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现有的跨境支付疼痛信息系统是跨境支付的基础。熟悉的swift是国际跨境支付的基准。实际上,swift不负责支付、清算和结算。Swift传输反洗钱、反恐等风险控制和支付信息,其核心是一套信息规则。所有主要国际银行根据swift规则传输信息,因此每个主要银行至少有一个swift代码在swift网络上传输信息。没有swift代码,不在网络上的小银行只能通过代理银行转账。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Swift本身由其成员银行共同拥有,但其管理权在其比利时总部。在地缘政治的压力下,总部通常会与美国政府妥协。例如,当美国宣布经济制裁时,伊朗银行不被允许停靠swift,国际资本链立即断裂。另一方面,在中国,当一个邻国建立了反导弹系统,我们不能旅行,拒绝别人的百货公司,并禁止他们的演员在中国表演,但没有办法关闭他们的国际支付系统。目前,只有美国能做到。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Swift和代理行系统基本上构成了现有跨境支付系统的主要部分。没有这个系统,支付宝和微信无法进行国际转账。对于跨境汇款,中国的银行无法逃脱这个系统。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然而,这个系统越来越累了。代理行中间环节繁重,导致跨境支付速度慢、成本高。根据2016年的一份国际调查问卷,67%的受访者使用传统银行进行跨境支付,但63%的受访者对汇款速度不满意。如果我们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包括许多一带一路国家,在问卷样本中没有得到充分考虑,这种不满可能会更加严重。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因此,许多国际金融技术初创企业希望解决这一痛点,如transferwise、world wide等。这些公司大多以个人用户为目标,通过用户体验和点对点技术减少中间链接和高额手续费。然而,最低级别的转账仍然依赖于swift和代理行。由于金额较大,安全性要求较高,企业要摆脱原有的系统更加困难。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理论上,如果一家金融技术公司编制了一套全新的信息规则和系统,只要银行愿意参与,新的信息系统可以取代swift,或者至少与SWIFT竞争。但事实上,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地缘政治压力),很少有银行愿意这么做。因此,仅仅通过编译新的信息规则和系统很难建立一个业务模型。为了吸引用户摆脱原有的跨境支付信息系统,金融科技公司必须提供更彻底的颠覆和直接吸收用户。换句话说,金融技术公司必须与清算系统一起颠覆。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到目前为止,区块链科技最有可能承担这一颠覆性任务。

跨境清算最基本的原则是,不同国家的两家银行相互开立账户。例如,中国工商银行(601398)在美国花旗银行有一个美元账户,而美国花旗银行在中国工商银行也有一个人民币账户。这样,美元和人民币可以在工行和花旗银行之间直接兑换。在整个现有的跨境结算系统中,美元具有独特的地位。首先,90%以上的跨境美元清算通过两个系统进行:外汇和芯片。前者由美联储提供,而后者由参与银行分享。两者都受到美国政府的监控。其次,许多国际货币难以大量直接兑换,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岸国家之间。例如,印尼盾和阿联酋迪拉姆不能大量直接兑换。银行的一般做法是先将其兑换成美元,然后再兑换成目标货币。由于美元结算基本上完全由美国政府监管,因此通过美元作为中介货币进行的外汇交易也可以由美国政府直接或间接监管。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块链解决方案基本上绕过了这一系列问题。以印尼盾和阿联酋迪拉姆为例,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把印尼盾换成比特币,然后再换成阿联酋迪拉姆。由于比特币自身的加密技术,除非双方都愿意披露,否则任何第三方都无法监控这笔交易。显然,比特币的特性带来了巨大的监管挑战,技术本身的稳定性也受到质疑。因此,不同的金融技术公司,比如瑞波,除了比特币之外,还提供不同的区块链解决方案,但它们的核心技术都依赖于虚拟货币。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计划同时解决了信息和清算系统的问题,因为区块链本身是一个分布式、加密和防篡改的会计系统,汇款信息自动记录在区块链,而无需制定额外的信息规则。如果需要反洗钱等信息,可以直接在区块链协议中输入。同时,由于清算被虚拟货币取代,它基本上摆脱了现有的代理银行系统。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然而,任何区块链计划的致命弱点是,虚拟货币本身没有主权属性。在流动性危机或其他紧急情况下,没有最终贷款人会支付。目前,各国对区块链联盟都没有对策,这只是人民币和cips的一个机会。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目前,CIP的运作仍然依赖于代理银行模式。如上所述,代理银行模式倾向于多个中间环节,这降低了效率并推高了成本。区块链方案正好弥补了这个缺点。由于cips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其区块链方案可以使用虚拟化和加密的离岸人民币,这可以同时解决虚拟货币的自身主权问题。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当然,颠覆性技术需要逐步实施。Cips可以考虑先从信息开始,这样所有参与银行和代理银行都可以通过区块链进入。由于cips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初创公司,业务模式对短期利润的压力较小,可以考虑长期战略利益,包括: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1.信息安全加密可以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

2.信息共享由于区块链不能随意删除会计历史,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系统和发展情况,快速建立反洗钱、反欺诈等区域黑名单。

3.接受小额支付的第二阶段cips仍以大额支付为重点,但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中小企业急需小额支付,例如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人们在其他国家工作进行外汇和电子商务交易。区块链技术的可扩展性可以让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人们在有效成本的前提下享受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的便利。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4.cips区块链方案降低了中介成本,可以使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等非银行机构连接起来,从而避免多个中介环节。

基于区块链技术,信息安全和信息共享的影响和意义远远超过跨境支付。一带一路的真实支付历史和身份认证可以扩展到建立区域信用局、跨境应收账款标准和其他数据设施,以促进金融中介。人民币带来的金融基础设施自然会带来相应的认可和地位。从量变到质变,金融技术带来了机遇。

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泰瑞·谢/文本)

(作者是联联集团首席财务专家,编辑:王东)

标题: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4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