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546字,读完约14分钟
一个
突然,我收到一条微信消息,告诉我编辑部决定暂时不定期关闭今天的网站。随着岁月的流逝,该发生的迟早会发生。一切都会有起有落,宴会也会有起有落。如今,该网站已经建立了十多年,十年来已经转型为一个多板块、互动功能的综合性网站。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网站最初是为《今日》杂志提供在线版本的,该杂志于1991年由北大重新出版。然而,在转型为一个综合性网站后,其内容和管理团队与平面杂志几乎没有联系。回溯到1979年,它是油印的蓝色封面《今日》杂志。我在美术馆街从马德胜买的,马德胜是一个画家,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拄着拐杖。我第一次读《回答》是在北岛,那里有他的小说《波动》。现在记起来的人不多了。在过去的38年里,“今天”这个名字,曾经与著名的无名诗人如北岛、芒克和多铎联系在一起,现在已经成为当代文学史的一部分。
我的余生已经太迟了。1979年,我在去高中的路上看到西单的墙上贴着“今天”。像许多同龄人一样,我立即被击中。在那些年写的诗中,有一个早期“今天”的影子,如下面的“青春岁月”:
我们的生活
啤酒杯中的阳光
暮色中的灰色
开始时有一点橙色
达到极限
很长一段时间,我在数轴上跌跌撞撞
不定方程
没有方向的矢量
这首短诗写于1981年。现在回想起来,在20岁的时候,许多诗歌是因为青春期荷尔蒙分泌过多而写的。看着那些泛黄的诗歌,岁月是漫长的,他们常常有那个时代的诗意幻想。后来人们对20世纪80年代的记忆大多基于这种幻觉。我偶然发现了一些1980年北京大学学生选举的老照片,一片蓝色制服和臃肿棉袄的海洋,提醒我那是一个匮乏的时代,也是一个渴望自由的时代。在诗化时代,只是一代人对青春的留恋和自慰,反映出物质虽然丰富了许多,但人的物化却更加赤裸裸,精神和灵魂所面临的困境实际上与20世纪80年代没有什么不同。
那一年,我在长春留学之前接受了外语培训。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和一个吉林大学的研究生朋友聊了聊文学生活。喝了20多瓶啤酒后,我摇摇晃晃地回来,写下了这首诗。后来,我似乎再也没有见过这个朋友,但我只记得他的姓周,他的名字已经被忘记了。在我的生活中,很多次我都变成了这样的短期旅行者。经过之后,它会隐藏在你的记忆中,就像你看着风景,风景看着你。
早期的外国学生突然被扔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周围几乎没有中国人,他们听不到中文,也看不到中文文件。当我1982年初到达仙台时,只有几百名中国学生在日本学习。1949年后,我是东北大学文理学院的第一个中国大陆学生。那是一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在国外学习的头两年,我没有读过中国小说,也看不到任何国内诗歌。然而,由于文化的影响和远离家乡的感觉,这两年是我写诗最多的时期。虽然我不想出版它们,但我只是静静地睡在抽屉里。这种经历也不知不觉地加强了我对诗歌的理解:诗歌是为我自己写的,我只有在内心有感觉的时候才会写。
因为我在80年代住得离中国很远,所以我对中原故土发生的事情了解有限,所以很多次别人把我介绍给80年代的名人,但我对他们一无所知。迷迷糊糊中,让对方感到不舒服也不得而知。我是一个相当迟钝的人,我不太在乎别人对我的感受,而且我经常对彼此的感受关注不够。
然而,我很在乎我是否能做别人托付给我的事情。当《今日》在海外再版时,我受朋友委托代表其在芝加哥的发行,并与北岛有着密切的关系。我的朋友们不知道我去卖东西的时候能不能畅所欲言,还会不会失语症。那个机构完全失败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有点不好意思提起这件事。2006年,芝加哥《文化与生活》主编方鑫组织了《今日》出版27周年纪念活动,15年后再次见到北大。今年,我开始和朋友一起做网站,我很投入。看到这一点,方鑫推荐我参与今天网站的管理。
北岛和今天由他赞助
第二年除夕,北大来到芝加哥,请我去见他。他没有过多地谈论运营一个网站,只是说了几句话,然后告诉我:做吧!那年除夕,我和北大唱到了午夜。第二天,我写了一首七行的歌。
还记得丁海的新年吗
丁海的春节,应勐北岛的邀请,与《风城》著名画家周兄弟共进晚餐。主人努力劝说人们喝酒,客人们唱着童年的歌曲。北岛兄是一代诗人的代表,他们闻名于世。在海外生活20年更让人激动。因为这是必须的,记住它。
江关以其众多的运动和迁移而闻名
看着山外的阴影
闻道湘江风日暖
他在1998年又唱了一遍老歌
二
就这样,我成为了今天网站管理团队的一员。这个队里人不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在国外学习多年,他们是志愿者,来自爱好,没有报酬。相反,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总编辑王睿、技术经理鲍明、作家陈谦和远道而来的谢佳,都在此时相遇,从此成为朋友。北大很快就去了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网站也成功地进行了测试和修改。主版具有互动功能,并逐步开放论坛、博客等版块。
秋天来了,今天的论坛开始运作。著名诗人韩栋是行政官员,但我很快就接手了。起初,我受到了质疑,因为从来没有人听说过我的名字,就好像我是从斯通的一个裂缝里跳出来的一个管理员。但由于北大的大力支持,他和著名诗人柏华亲自担任主持人,欧阳何江总裁和特邀编辑李拓来到论坛发言。我特别感谢北大对我的信任:当你问他任何事情时,他总是说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
后来的发展证明,对于我来说,作为一个局外人来管理诗歌论坛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论坛的开放是必要的。那时候,我碰巧在另一个网站上谈到要当首席主持人,现在我在猜测我的经历。我从网民中聘请了志愿者版主,每月都扩大论坛页面,使今天的论坛成为一个以诗歌为主题的纯文学花园。进入本世纪后,新诗变得越来越小,诗歌论坛大多冷清。今天,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会员制论坛每天拥有1000多名会员和数百个帖子。国内外许多著名诗人参加了论坛,发表了他们的作品,并参与了评论。有一段时间,气氛很好。
网络阅读论坛兴起于上世纪末,它的全盛时期是在2007年。今天,论坛只赶上了末班车。当时,很多名人在论坛中受伤或感到疲劳,所以今天有这么多学者来论坛,这超出了我的预期。即使有一个主题,论坛本身也是开放的,参与者自然是混杂的,流口水和争吵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当我重读一些早期写这篇文章的旧帖子时,我仍然不时地发现光,这是足够令人满意的。今天,最初的问题在于40岁和50岁以后的成员更多,而且大部分都在国外,这与国内诗坛有些不同。因此,当我选择主持人的时候,他们大多数都邀请了70后的国内诗人。在最早的主持人中,浙江诗人商略和北京诗人张琦工作非常努力,参与了今天许多网站的编辑工作。后来,更多杰出的诗人和作家成为今天网站的版主或编辑。今天,光和冰,两个编辑,是论坛的早期成员。阿忆第一次见到他时是个非常英俊的年轻人。现在她是一个国内外知名的作家,看上去多了一点沧桑。《今日》杂志的诗歌编辑廖后来成为诗歌版的编辑。他和另外两位诗人,龚春(网名似乎和湖北青蛙一样)和解春雨,至今仍是编辑,他们和我有很长的关系,但从未见过面。如今,论坛已相继设立了散文小说、文学理论翻译、人类故事、视听艺术、女性写作等栏目。,许多优秀的人来来往往。从那以后,他们大多数人都成了朋友。虽然他们从未见过面,但他们一直很注意他们。他们中的一些人正在渐行渐远,这也是非常自然的。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有分歧、误解和偏见,但我始终记得他们为论坛付出的心血。在论坛时代,打字仍然是在电脑上完成的,不像现在手机上的语音输入。我在北美,我在我的英文电脑上用拼音写中文,既费时又费力,所以我的演讲应该尽量简短。这样,在管理论坛时,词与词之间的沟通和误解就不可避免了。此外,虽然我性格温和,但也有坚持或固执的时候。然而,我习惯于记住别人的好东西和好东西。这正是因为我明白人性是充满弱点的,大多数时候人是经不起考验的,所以对自己宽容是非常重要的。
诗歌论坛的主持人变化最大,他们想起了丁南强、萧、李逊、杨典、沈放、等杰出的诗人。曾经担任视听艺术主持人的苏七七和马特,以及女性写作主持人倪战戈都很有才华。论坛虽然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到目前为止,周新静、辛伯平、梁晓曼、朱昌海、宋培、江涛、马岚、紫鹃、海克仍然担任主持人。上面的名字不完整,有很多人我可能没有提到。它们都是今天历史的一页,其中许多已经坚持了十多年,并一直在默默贡献。在这个告别的时刻,我充满感激和祝福。虽然今天的论坛关注的是新诗,但是有一个古诗版块是大多数新诗论坛所没有的,而且标准相当高。由于古体文言文的创作,他带来了一批在古诗词方面造诣很高的朋友,出版了许多优秀或有特色的作品。在这一节中,甚至争吵也经常出现一些需要在《康熙字典》中查找的词语。当时很多诗人都很有名,比如武将和小金的作品,还有后来成为主持人的小森苏星。也是在这里,我了解到孔子学院的作家杰生师兄,写的古诗非常好,敢于讲和。
三
2008年春天,北大专程去硅谷湾区召开今天的网站编辑部会议。这是我第一次和我的编辑同事见面,好好谈谈。因此,这种愉快的印象自密切合作以来一直保留着。汶川地震没过多久就发生了。今天,论坛首次发行了一期悼念特刊。我始终相信,当灾难来临时,语言有自己独特的力量。
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夏天,北岛康介让我为他的70年代回忆集写一篇文章,并亲自帮我修改。我从他那里学会了如何轻松写作和洗我的语言,这让我受益匪浅。北岛康介夫人甘琦刚刚成为CUHK出版社的社长,她给我寄来了一份有关历史的手稿,征求我的意见。我强烈推荐它。这本书出版后不久,就受到了好评。
论坛的人气越来越高,已有超过10,000名会员和博客开通。今天,有了互动,网站比以前繁荣多了。与此同时,我们始终坚持网站的品味和文学性,这可以从今天各专栏的推荐作者名单和发表的作品中清楚地看到。在一个文学品位和成就普遍受到质疑的时代,尤其有必要把世界名著作为自己心灵的升华,既不时髦,也不陶醉。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今天论坛最成功的专栏是现场讨论诗人的作品。作者和读者聚集在一起,实时互动,出版一些自选精品,并开始对它们进行评价。留下的对话、作品和评论非常精彩。当时,论坛计划每两三个月举办一次这样的大型活动,并先后推出了潘蔚、桑科、蓝蓝、俞努、陈先发、杨典、翔宇等诗人的现场作品讨论。他们风格各异,但大多数可以说是本世纪在中国有重要影响的诗人。我以前从未见过他们,从那以后,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面,也没有相互交流过。候选人完全由他们的作品决定,我要感谢他们愿意来参加这个自由的互动。通过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今天的论坛也呈现出自己的开放取向,这是基于作品的包容性。
2010年1月,48岁的浙江诗人梁健因病去世。和我在燕聊天的网友偶尔会和我和好。今年三月我回到中国时,他本该来接我,但他英年早逝了。他不是很有名,他很虚弱,他用诗歌和酒来娱乐自己。有些诗写得很好:
我承认我真的忘记了方向?
哪一面镜子是导致清醒的唯一镜子?
我必须在黄昏?
依靠死亡
依靠死亡?
一寸一寸醒来
他死后,我代表谭琰交了一个朋友联盟,把它送到他的追悼会上:
我曾经用酒吟诗,快乐地生活,自由地体会到佛陀的命运
相见恨晚,去谈,去伤心,寂寞,沉默,珍惜死去的人
梁健的大部分善后工作是由他在浙江的诗人和朋友处理的,其中有不少人参加了今天的论坛。所以我想在合作论坛上举行一次讨论来纪念他的作品。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这也许是一个纪念的好方法。事实上,这是一次深刻而感人的现场讨论,许多与会者在这次讨论中第一次被梁健的诗所感动。几年后,他的作品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三月初,年仅48岁的张躁也死于癌症。在他去世之前,张躁被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最有才华的诗人之一,他在《镜报》上的著名句子一直很受欢迎:
想想你一生中后悔的事情
梅花满南山。
张躁曾担任《今日》的诗歌编辑多年。当他听到这个坏消息时,他很难过。今天,论坛推出了纪念张躁逝世后第二天的特别版,并在四天后举行了纪念在线讲座。我记得北岛在纪念网站上回忆说,当张躁邮寄诗歌手稿时,为了节省今天的一点邮资,他会剪掉每一页诗歌手稿的空白色部分。引用一个在北京建了一个活水台的陌生人的话说,知道黄的保姆有胃病,她每次回德国都会记得带胃药。这些细节往往显示了一个人的一部分,这听起来令人难忘。
2010年是悲伤的一年。年底,另一位女诗人马琰去世,享年31岁。2011论坛的开始是为了纪念她而举行的一场特别演出。死亡的气息中有一股凉意。2010年微博的迅速崛起意味着论坛的衰落。互联网像潮水一样聚来散去,来去匆匆。论坛趋于冷清后,今天的网站继续作为一个平台存在,但没有活跃的互动。
四
唯一持久的友谊是友谊:从2008年到2011年,几乎每次我回到北京,严华都会给我在北京的同事打电话吃饭。2013年我去洛杉矶时,遇到了王睿,他有一种特殊的品味: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和初秋遇见老朋友
依山造屋,迎风造玉
重返红尘
在一个大梦里,天空中灯火辉煌
2014年,陈谦来到芝加哥,在我的地下室给30多名听众讲小说。现在私人文学讲座要达到这样的规模并不容易。当我在2015年春天回到北京时,我又遇到了老朋友和新朋友。那是微信时代,很少有人提到这个网站。鲍明秋天来我家谈了一些早期的事情,但那已经是一种遥远的感觉了。
对我来说,这真的很遥远。从2011年开始,我再次迷上了黑胶唱片,几乎每个午夜都在古老的唱片中度过。两年前,我再次下定决心,但事情失控了。我一直致力于做一些事情,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保持心中没有遗憾。虽然一件事要做多久,但只有在它成为历史后才能知道。今天的网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难忘的命运和美好的回忆。当我想起它的时候,我也会想起那一年纪念张躁的诗:
梅花从未到来
甚至触摸手稿
甚至做梦
长安不再下雪了
-
标题:“今天”网事十年记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4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