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7字,读完约4分钟
核心提示:在21日举行的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建议,中国特色城镇建设要立足本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市场力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新华社记者马
成都(cnfin . com/Xinhua 08 . com)-近年来,特色城镇的概念越来越流行,各地纷纷打造好的模式来推进特色城镇建设,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体育、公园等。在21日举行的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建议,中国特色城镇建设应立足本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市场力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琳表示,中国特色城镇建设存在五个误区。首先,小城镇建设正在推进。许多地方仓促采取大规模行动,而一些地方政府强势主导,市场力量薄弱。第二,假城镇和真正的公园。一些特色城镇表面上是小城镇,但实际上它们是没有居民只有工业的工业园区。第三,特色城镇成为吸引投资的平台。一些地方政府把建设特色城镇作为吸引投资的平台,希望利用具有强烈功利色彩的特色城镇概念来吸引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第四,可持续性差。许多地方的特色城镇只有短期和快速的效果,但没有可持续性。例如,有许多所谓的房地产城镇。在一些地方,甚至一家房地产企业也建起了一座城镇,这刺激了投资,满足了对政治成就的需求。但是这个城镇没有居民,没有工业,已经变成了一个鬼城。第五是简单地复制和模仿成功的案例。在一些地方,浙江、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特色城镇的成功模式被直接照搬,没有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例如,目前很多地方只靠税收优惠来吸引基金公司在本地注册,甚至不在本地经营。
一个好的特色城镇的发展应该遵循一些基本规律,实事求是,立足长远,突出特色。徐琳说。他认为,在建设特色城镇时,应该把人放在首位。一个好的特色城镇必须有良好的产业支撑和公共服务,为人民服务,适合生活和工作。第二,必须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建设特色城镇也需要看山看水,记得住在乡愁中。此外,特色城镇建设必须特色鲜明。特色城镇必须具有与城市不同的特征,避免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等大城市疾病。
中国城镇改革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强调,建设特色城镇必须尊重市场选择。他说,不同类型的城镇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发展特点、文化传统和发展进程因地而异。在特色城镇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逐步淡化政府主导色彩和政绩观。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按照市场模式引导产业和要素集聚,更好地发展实体经济。
中国城镇改革与发展中心副主任沈池表示,特色城镇的发展不能被政府所取代,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市场上自主经营,在市场规则下把特色城镇建设得更好。
特色城镇是新城市化浪潮中的一股浪潮。各地都在积极申请成为有民族特色的试点城镇,这既是机遇,也是责任。特色城镇应该是中国城镇最好的部分。申请试点不仅要吸引投资,还要建设好特色城镇。沈池说道。
沈池表示,为了更好地推进特色城镇建设相关工作,中国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与国家行政学院经济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和研究机构共同发起建立中国特色城镇发展联盟。未来,联盟将加强各方资源的有效对接,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推进特色产业镇发展。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指导下,国际可持续城市发展论坛由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和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与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本次论坛将探讨国内外城市开发建设合作,进一步深化国际城市对接合作,促进城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目标的实现。(结束)
新华财经客户:权威财经新闻“掌握”,扫描代码或长按二维码下载
标题:特色小镇建设要避免五个误区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4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