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26字,读完约6分钟
凤凰财经新闻(记者杨芳)近日,成都再次启动了吸引人才的大动作,同时,为了吸引国外人才,成都明确规定为海外大学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不仅是成都,而且从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人才争夺战,从省市到区县。二线城市的人才竞争是由于经济转型的自身需求还是劳动力短缺的早期布局?
二线人才大战
今年以来,南京、武汉、Xi、西安、长沙等新线城市对毕业生推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政策,如发放户口、发放住房补贴、免费租用办公场所等。
6月23日,武汉高喊支持数百万大学生留在中国创业就业,并实施了18项户籍政策调整,大学生定居门槛几乎为零。6月29日,长沙提出五年内吸引100万人才。Xi还提出了五年投资38亿元、吸引100万人才的目标。南京提出要确保16万人才安居乐业。六名合格人才可享受五项待遇: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公租房、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
除了二线城市,一些四线城市也抛出了橄榄枝。例如,浙江省义乌市政府是最英勇的,宣布给予金钱和奖励。义乌市人才计划选拔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紧缺人才,5年内最高奖励分别为5000万元、2000万元和400万元,铁锅卖铁将引进人才。江苏省镇江市也提出了金山人才计划,其中顶尖人才将被逐一讨论,并可给予约1000万元的资助,特别是未完成的资助金额没有上限。东莞发人才政策“红包”,本科以上学历可获得最高4万元的补贴
对于许多毕业生看重的户口问题,二线城市对本科毕业生的落户门槛几乎为零,而成都、武汉、Xi和其他地方则设定了历史上最低的省会落户门槛。
年
增长率
大学毕业生(10,000)
2002
27.19%
145
2003
46.21%
212
2004
32.08%
280
2005
20.71%
338
2006
22.19%
413
2007
19.85%
495
2008
12.93%
559
2009
9.30%
611
2010
3.27%
631
2011
4.60%
660
2012
3.03%
680
2013
2.79%
699
2014
4.01%
727
2015
3.03%
749
2016
2.14%
765
2017
3.92%
795
源地图
根据数据,2017年中国有795万大学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30万。尽管这个数字一直在上升,但自2010年以来,人口增长率已经下降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增长率已经从过去的平均两位数增长变为2%-5%的增长率。据齐鲁证券称,中国的抚养比在2010年触底,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5年达到9.97亿后将停止增长。抚养比拐点跨越到劳动年龄人口拐点仅用了五年时间,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苏建在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表示,二线城市的人才争夺战反映了中国人口的深层问题。中国现在已经陷入严重的人口危机,劳动力跟不上,人口老龄化,这给经济和社会保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二线城市的抢劫反映了这种情况。应该说,这是最后的手段,也是一种前瞻性的方法。
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学教授、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梁认为,这些城市的人才竞争可能与城市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关,这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标志着城市已经进入从争创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到争创人才的高层次竞争,成为以毕业生为主体的高端人才。这些优惠政策对过去计划经济下的户籍管理和人口管理有很大影响,可能与人口的实际情况关系不大。
《大国空巢》一书的作者、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研究员易福贤认为,年轻劳动力是经济的主体,人口流动实际上是经济力量的流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年轻劳动力的涌入。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年,流动人口比去年年底减少171万人。流动人口的减少加剧了二线城市吸引人才的紧迫性。
易富贤告诉凤凰财经,中国曾经倾斜各种资源(经济、交通、教育、文化等)。)到一线城市,如北京和深圳,这导致了大量年轻人涌入一线城市。现在武汉、Xi和其他二线城市已经出台了吸引人口的优惠政策,这将导致人口流入这些城市。大城市通过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劳动力来保持经济繁荣,但它们也加剧了城市疾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房价飙升。
京沪结算政策继续收紧
与二线城市的举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京沪结算政策继续收紧。
自2014年以来,进入北京的指标逐渐收紧。2015年,北京引进的大学毕业生不超过9000人,但在2016年,这一数字只会减少,不会增加。虽然2017年的入京名额尚未公布,但北京官方表示,北京将坚持两个严格控制,一个支持引进毕业生,即根据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总安置指标将封顶。今年,外国学生在北京定居的目标不会超过9000人。
上海也在严格控制人口。自2015年以来,上海的流入人口一直呈负增长。今年,非户籍常住人口减少了13,000人。
广州提出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这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将控制在1800万以内。
苏建认为,北上广严格控制人口,甚至赶超人口,是错误的、短视的。这些城市将城市疾病部分归咎于移民人口过多,但忽略了两个问题。首先,农民工为增强一线城市活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这种劳动力的供给减少,就会增加劳动力成本,抑制经济活力。第二,对中国人口未来趋势的估计严重不足,认为中国劳动力将继续充裕。事实上,随着劳动力的减少,人口净流入将迅速下降。
鉴于未来人口结构的失衡,苏建建议尽快全面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大力鼓励生育,切断人口结构恶化的根源;适应新的人口形势,调整产业结构,安排生产技术,努力提高生产效率等。
易富贤认为,一线和二线城市不应该吸引人口,而应该辐射到三线和二线城市。第三,改善四线城市的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各种资源不能再集中在大城市,而应该向中小城市倾斜,使人口尽可能地城市化,这样可以发展当地经济,照顾老人和儿童,提高劳动力本身的心理安全,更重要的是,提高生育率。
标题:二线城市“抢人才大战”白热化 背后根源是什么?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