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8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经济网青岛7月31日电(记者刘成通讯员石曼新、卢娇)为提醒商业主体规范经营,防范潜在风险,依法维护自身权益,7月31日上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青岛市法院商事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

青岛中院发布《商事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

2016年共受理案件31151件,结案31381件,总目标值157.31亿元。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二审共受理案件1451件,结案1427件,受理和结案数量逐年增加。前五类商业案件分别是:销售合同纠纷、合同纠纷、租赁合同纠纷、公司诉讼纠纷和服务合同纠纷,其中销售合同纠纷占50.63%;公司诉讼案件中排名前五位的是股权转让纠纷、损害股东利益的责任纠纷、股东出资纠纷、股东知情权纠纷和公司决议纠纷。

青岛中院发布《商事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

青岛法院商事审判庭充分发挥商事审判职能,探索律师调查令制度的应用,推广“要素审判法”,应用电子送达和网上网络调解,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方便群众诉讼。与市旅游局、市企业联合会和青岛市证监局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拓宽群众纠纷解决渠道,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努力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青岛中院发布《商事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

《商业审判白皮书》对青岛法院2016年审结的商业案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了审判实践中发现的商业活动的风险点。一些公司管理混乱,使用公章;部分公司经营者权责不清,责任意识淡薄;有些合同不重视主要条款,导致诉讼;部分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故意违约,造成高额违约金;一些当事人不知道固定和保存证据,导致案件败诉;一些公司并没有失去他们的意识,他们通过打“天然气官司”来扩大损失;一些当事人处理诉讼的技能和法律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一些公司不重视章程的制定,股权配置不科学,内部监督机制不到位;一些公司财产和股东财产界限不清;大股东压制小股东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因未依法履行清算义务而引发的侵权责任纠纷迅速增多。

青岛中院发布《商事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

白皮书就如何提高法律意识、契约意识、诚实守信意识、事前预防和控制、过程规范、事后减少、注重良性发展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企业应建立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的组织体系;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商业交易异常情况处理制度;指导教育从业人员在商业交易的各个方面遵守法律法规;注意订立合同时,应明确合同权利和义务,并应审查对方的信用状况;注意合同的履行,如果对方违约,应及时按合同规定进行权利救济,避免损失扩大;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培养处理诉讼的能力;投资者希望充分理解资产独立性和股东有限责任之间的关系;投资者应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投资者应重视公司终止制度,依法履行清算义务。

青岛中院发布《商事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从2016年审结的商业案件中,选取了10个最典型的案件,包括1起证券虚假陈述案件、3起公司诉讼纠纷案件和6起合同法纠纷案件。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希望通过这些案例,引导商业主体树立严格遵守合同、诚信经营的意识,促进形成有序、规范、创新、公平、透明、充满活力的法治市场竞争环境。

标题:青岛中院发布《商事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