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6字,读完约3分钟
继共享自行车之后,作为共享经济的新产品,共享汽车已经席卷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并带来了巨大的爆炸。然而,调查发现,时尚、酷的共享汽车仍需克服许多障碍才能顺利上路,而城市公共设施能否及时跟上是一场生死考验。
车牌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我们最初计划在深圳安装约1万个单元,但深圳市交通委员会无法给我们这么多牌照指标,我们将计划缩减至4000个单元。”深圳宝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波表示,开发共享汽车远比最初想象的要困难。目前,该公司的“百益旅游”项目已获得约900个牌照,但与减少4000个单位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与共享自行车相对应的共享汽车主要指汽车分时租赁。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管理咨询机构发布的《2017年中国共享汽车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截至今年7月初,已有300多家国内企业注册经营分时租赁,车辆规模约为3万辆,其中23家企业在2015年及以后成立,车辆规模超过500辆。据估计,未来五年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将继续发展,增幅将超过50%。
共享汽车的“爆发迹象”已经开始出现。然而,这些企业都面临着城市公共配套资源不足的问题,如车牌、充电桩、停车位等,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除了“车牌限制”,宝钢能源在停车场的推广并不乐观。“我们原计划通过租赁方式在深圳各区建立200多个停车场,但只签订了约30个合同,进展相对缓慢。”
此外,市场上超过90%的分时租赁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因为它们更符合环保理念,也更经济。目前,充电桩这一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问题,在中国几乎所有城市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虽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交通管理部门都支持和鼓励拼车,但各地尚未出台具体的配套管理规定。“目前,深圳市已经出台了《关于规范分时度假汽车租赁行业管理的若干意见》,但具体问题如交通影响评价、分时度假租赁发展规划、如何提出新的指标、分时度假租赁应用场景等需要进一步研究。”深圳市公共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迅速扩大的市场和日益紧张的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公共支持资源如何才能及时跟上并得到合理配置?这是对政府智慧和能力的考验。”深圳政协委员、深圳理工大学副教授王雪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在轨道交通枢纽站、城市边缘区、空立交桥下的房间或大型社区附近给予优惠待遇和降低停车租金,并提供场地支持。
交通运输部研究院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李艳霞认为,尽管许多公共设施都是市场所迫,但面对最初的拼车“爆发迹象”,政府部门仍需采取预防措施,加强车牌、停车位、充电桩等公共资源的建设、配置和管理。
王雪还表示,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大部分城市都面临停车资源短缺的问题,而这些痛点并不是在共享汽车出现后才出现的。因此,企业自身需要不断探索,争取和利用好现有资源,寻求各方合作。
“我们正在联系深圳所有的共享自行车公司,希望建立一个共享汽车联盟。我们将分享我们的网点,并按照统一的标准收费。这将一方面解决场地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吴波说。
标题:共享汽车考验城市公共配套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