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3字,读完约4分钟
热点焦点
我们的记者郭金辉
近年来,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场景的逐渐成熟,商用服务机器人(300024,诊断单元)已经处于爆发的临界点。受技术瓶颈和市场接受度低的限制,机器人将在大众消费市场爆发前等待很长时间,但用于工业应用和商业场景的机器人正在迅速出现。这将推动各行各业智能技术的变革。8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工程首席科学家谭在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主办的2017年机器人业务应用高峰论坛暨首届产业应用创新大赛启动仪式上表示。
相关统计显示,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全球市场价值正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7年规模将达到461.8亿美元。谭表示,许多行业都将开始机器人的商业化,包括零售、餐饮、酒店、养老、房地产、金融、政务和物流。机器人可以推广到任何需要服务的地方。
然而,商业机器人市场的真正爆发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发展。目前,商用机器人市场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据记者了解,服务机器人的商业化正面临普遍问题。一方面,机器人制造商对下游应用市场的真实需求不明确,下游应用企业和应用场景分散,机器人企业缺乏技能,开发周期长;另一方面,在智能转型的过程中,传统企业仍然不清楚如何通过应用服务机器人来有效解决自身的痛点。
商业机器人市场的爆发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包括:准确识别各种应用行业所需的场景;下游企业如何应用机器人解决棘手问题和需求;商业模式设计缺乏创新;机器人企业如何降低生产和维护的售后成本;定制开发耗费人力物力,开发周期过长。谭对说道。在他看来,服务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将有五大趋势:更拟人化、更体贴、更专业、更超人和更广泛。
只有机器人的商业应用普及和成熟,中国的服务机器人产业才能真正成长和发展。那么,商业服务机器人面临的市场/0/房间是什么?idc全球机器人研究总监张静冰全面分析了全球机器人市场,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分享了idc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智能机器人未来十大应用场景及其市场前景。
Idc预测,到2020年,医疗、零售和批发、公共事业和交通领域的商业服务机器人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70亿美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子市场,中国将在未来几年做出重大贡献。与机器人相关的服务消费包括应用管理、教育和培训、硬件部署、系统集成和咨询等。到2021年,其总额将超过193亿美元(约1283亿元人民币)。
今年年初,idc对全球终端用户企业的技术投资优先领域进行了调查,涵盖制造业、医疗保健、零售、公用事业和政府。结果显示,被调查机构技术投资的前三个优先领域是机器人、移动技术和网络安全。
中国对机器人的研究发展迅速。在人工智能方面,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发表的深度学习技术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就发表论文后的引用次数、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发表的数据而言,中国在2014年也超过了美国。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市场处于相对先进的状态。张静冰说道。
张静冰说,从商业服务机器人的角度来看,智能机器人的未来是无限的。精密装配、智能物流、智能家居、医疗保健、物流分拣、购物助理、酒店助理、辅助教育、家政助理和安检等十个应用领域值得关注。
Cobos Robotics董事长助理高翔以服务机器人商业化为主题,探讨了服务机器人未来的商业化趋势。他认为人工智能给人工智能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服务机器人市场未来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19%。到2021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将达到830亿美元。
与会专家预测,中国企业对机器人应用的需求将继续强劲,服务机器人的商业市场将在未来几年迎来爆炸性增长。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公司将开始布局商业服务机器人,进行技术和产品的持续研发和生产,大大降低商业服务机器人的价格壁垒,形成相对丰富的产品线,这为供应方爆发商业服务机器人提供了可能。
标题:商用服务机器人千亿市场爆发在即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6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