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706字,读完约12分钟

“2017金融街(000402,诊所单元)论坛”于9月14日至9月15日举行。银监会副主席王肇星出席论坛并讲话。

王肇星表示,银行业应严格把握住房的住宅属性,并落实因地制宜的库存政策。根据分类条款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实施政策是促进房地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依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牢牢把握住房的住宅属性。如果是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它将抑制一些地区的房地产泡沫,同时支持住在自己家里的居民和进入城市的人的住房需求。还应积极支持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和棚户区改造。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王肇星: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我很荣幸被邀请参加今年的金融街论坛。请允许我代表中国银监会对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刚才主持人说今年是金融街论坛的第六年。六年来,中国金融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有力支撑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金融风险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应该说是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这也与今天论坛的主题高度一致,即深化改革,防范风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因此,我认为今天的论坛一定会成为我们全面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更好防范风险、支持深化实体经济改革集思广益、沟通的良好平台。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刚才,吴老先生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命题,即如何在去杠杆化过程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防范金融风险。要解决这样一个命题,或许最根本的出路是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效率和水平。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银行业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主力军,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遵循经济金融的客观规律,建立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改革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因此,根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我也想结合银行监管和银行改革发展的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首先,要正确认识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和深化改革的三位一体关系。

有人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周期性和体制性矛盾相互重叠,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矛盾。深化金融改革也可能受到阻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工作的基本底线,把深化金融改革作为发展的深层持续动力,三者并举,构建结构稳定的“铁三角”,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的良性循环。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在这个过程中,1。必须牢固树立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源泉。目前,关键是支持供应方的结构改革。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一直是共生共荣的。只有实体经济根深蒂固,金融才能繁荣,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服务才能顺畅运行,实体经济才能充满活力。服务实体经济不仅是金融业的基础,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新常态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是经济工作的主线。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必须着眼于供给方结构改革,兼顾金融服务需求差异,有序进退,优化资源配置,为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2.必须正确认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和使命。如果金融机构处于不健康和不安全的状态,就很难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利的支持和更好的服务。主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个更重要的位置,即科学防范、早期识别、早期预警、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置。要努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构筑金融安全防线。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3.深化改革应被视为金融发展和稳定的内生动力和根本保证。在中国金融业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问题,最终依靠改革成功解决。随着金融业发展和创新的加快,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和开放性越来越高。如何促进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关键是要坚持金融改革的正确方向。在支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推进金融业自身的改革和转型发展。对于银行业来说,可以说服务实体经济是一项光荣的使命,防范金融风险是主要责任,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这是我对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和深化改革辩证统一的理解。最根本的办法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有效的金融监管,才能实现金融安全和持久稳定。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二是以支持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继续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能力。

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化、降低成本、短板化等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基本要求,金融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银行业应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和定位,注重增量优化、存量重组和动能转换,有针对性地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多元化的要求。这里我想提几点: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1.继续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大力支持产能削减。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也必须有所作为。要有效识别、安全有序退出僵尸企业,避免低效信贷资源流入的黑洞。与此同时,要杜绝一刀切的放贷和切断贷款,避免因遇到暂时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导致金融风险的扩大和爆发。银监会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债权人委员会的基础,支持优质企业,稳定困难企业,实现银企共赢,不断探索和支持实体经济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2.严格掌握住房的住宅属性,因地制宜地采取存量措施。根据分类条款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实施政策是促进房地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依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牢牢把握住房的住宅属性。如果是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它将抑制一些地区的房地产泡沫,同时支持住在自己家里的居民和进入城市的人的住房需求。还应积极支持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和棚户区改造。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3.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进一步推进去杠杆化。中国企业部门的债务杠杆水平相对较高,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经营的脆弱性,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应该支持银行业充分利用现有和即将成立的执行机构,在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原则下,与发展前景好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进行债转股,帮助实体经济去杠杆化。目前,许多银行通过执行机构与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化工建设、建材等重要企业签订了债转股协议。应该说,债转股或企业杠杆在更大范围内正有序推进。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4.加强服务收费监管,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年来,我们对银行收费进行了一系列专项治理和检查,对发现的非法收费和不合理收费进行了纠正和严厉处罚。近日,银监会还要求商业银行取消、暂停和减少部分政府指导价和相关部门政府定价项目,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降低市场调节价项目的收费和盈利,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现在,特别是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融资难和融资贵仍然是困扰这些企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困难。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提高自身效率,加强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这将有助于促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5.普惠金融服务在继续扎扎实实,不断强化金融服务的不足。近年来,银监会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基层,推进贷款展期业务,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豁免业务,优化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推进银广合作等创新,缓解小企业融资难、融资难的问题。同时,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农业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加快基础金融服务和村通工程建设,继续扩大利卡贫困家庭扶贫工作,完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提高精准扶贫效率。今年,银监会还制定了《大中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目前,由五大商业银行组成的普惠金融部已经成立并开始运作。同时,银行业应积极推动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的发展。这就是银行业应该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第三,有效控制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夯实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

截至第二季度末,中国银行业金融资产总额达到243万亿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2%,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率为172%。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中国银行业基础比较雄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是,由于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复杂性,国内经济结构的矛盾依然突出,风险相关性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一些银行风险意识薄弱,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够有效,因此仍然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作为银行业监管机构,我们有法定责任维持银行业的健康和安全运作。为有效维护金融安全,我们将继续开展以下工作。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1.有效防范重点领域的风险,包括剩余产业、房地产和地方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还包括切实加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使银行业真正成为回报的主体和回报的源头。坚持渗透原则,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2.我们应该安全有序地管理银行业金融混乱。经过今年上半年采取的一系列治理措施,截至今年6月底,银行业的委托贷款、理财产品、同业资产和负债余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此同时,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大幅增加,表外业务外化,贷款业务投资化,银行间业务套利化,银行资金脱离实际空虚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业务活动开始更加规范,监管者将合理把握强度和节奏,使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发挥配置资源和管理风险的基本功能。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3.进一步加强协调合作,有效弥补监管中的不足。根据银行业的新特点和风险变化,银监会开始完善一系列监管制度。合理把握引进节奏,科学评估市场影响,稳步有序推进实施。进一步加强非现场和现场监管,提高风险信息披露标准和金融产品披露水平。在强化监管责任的同时,我们还将主动做好监管协调工作,加强与央行等监管部门的协调,共同维护金融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第四,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活力。目前,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规模图、速度图和排名比较图根深蒂固,而有些过于追求短期回报,忽视长期稳定发展。专业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这制约了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要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必须大力推进银行自身体制机制改革。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1、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从本质上讲,金融业仍然是一个服务业。服务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的金融产品,应该是金融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目标。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摒弃盲目求大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坚持质量第一的内涵发展理念,牢固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努力寻找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以服务创造价值,努力打造百年老店。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2.完善公司治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银监会将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公司治理,规范股权管理,加强对股东行为的约束,不断提高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履职水平。同时,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以避免因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而导致的风险积累,同时更有利于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各方面的拓展和创新能力。在风险防范和银行改革方面,也要牢固确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是风险防范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女士们,先生们,寻求木材的老人将会巩固它的根,而那些想流得更远的人将会解决它的源头。在新常态下,我们对如何做好银行业做了大量的思考和实践,未来我们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只要银行业坚持回归原点,不断深化改革,牢牢把握底线,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必将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

标题:银监会:严格把握住房居住性属性 因地制宜去库存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6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