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20字,读完约7分钟
产能过剩和原料奶价格下跌
上游乳制品企业的“中期检查”结果令人沮丧
我们的记者于淼报道
“我现在真的很难。我总是担心关门的风险。倒牛奶是常事。”老王,一个在北京大兴区养牛20多年的奶农,抽着烟皱着眉头说,大牧场和小牧场的情况都差不多。近年来,许多牧场已经关闭,许多奶农在生死线上挣扎。
事实上,困难的不仅仅是奶农,还有上游的乳品企业。日前,上游乳制品企业陆续发布了2017年半年度报告。这次“期中考试”的总体“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成绩也很糟糕。
根据这份报告,现代畜牧业的损失为6.6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5.66亿元的损失相比再次扩大。原有生态畜牧业亏损1717.9万元。中国神木的净利润为640万元,同比下降98.4%。赛科净利润为203.2万元,同比下降95.05%。钟鼎的合并净利润为500.36万元,同比下降53.3%。
生牛奶的价格更低
根据上游乳制品企业发布的半年度报告,上半年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是原料奶价格持续下跌。
出于这个原因,业内许多人都同意。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原料奶价格持续下跌的环境下,上游乳制品企业的表现肯定不好。
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资深快速消费品专家冯琪也分析说,这些乳品企业整体表现不佳,利润大幅下降,这表明这与整体市场环境是一致的,即原料奶价格很低,导致整体行业衰退。
根据农业部的监测数据,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区)的原料奶平均价格已从今年1月的3.55元/公斤降至6月的3.42元/公斤。
在这方面,各乳制品公司也在其报告中列出了它们对绩效的直接影响。例如,现代畜牧业原料奶销售毛利同比下降5.5%,奶牛养殖业务毛利同比下降9.83%。此外,原生态畜牧业毛利同比下降25.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82%。
“今年上半年乳品企业经营惨淡的最直接原因是原料奶价格持续下跌。”中国普华研究院研究员叶芬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地的奶源过剩现象越来越严重。另外,国内乳品企业管理不善的原因是国内乳品市场新格局下乳品企业管理不当。
原料奶价格低的原因是中国原料奶产能过剩。根据海关数据,今年1月至7月,从进口奶粉的港口完税价格换算的原料奶价格为3.13元/公斤,而同期国内原料奶价格为3.41元/公斤。
老王告诉记者,近年来,从国外进口的大规模奶粉逐年增加。乳品厂使用廉价的大规模奶粉来加工复原奶,以增加利润,并拒绝来自牧场的新鲜牛奶,这使得大多数牧场的生活变得困难。
朱还表示,中国的外国奶粉和奶源越来越多,这导致了整个产销杠杆的变化。也就是说,整体需求远远低于供给,整个乳品企业的业绩肯定非常惨淡。
乳品杂志《荷斯坦》主编窦明认为,国内居民对乳制品的消费低于预期,近年来行业严重误判市场前景,导致供过于求,上游乳制品企业年中表现普遍较差。
需要拯救自己并找到出路
面对当前严峻的行业形势,每个乳品企业只有自救才能生存。
朱说,今后,整个注册配方奶粉生产出来后,原料奶的质量会更高。在我看来,国内上游乳品企业应该越来越难。因此,如何转变和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应该是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他们可以走奶酪或其他产品之路。此外,他们还可以像蒙牛一样生产低温巴氏杀菌奶。”朱接着说道。
“由于国内乳制品市场的增长预计将低于牛奶产能的增长,当地乳制品企业不能仅仅期待一个更好的市场环境进行自救,而需要主动做出改变,包括勉强整合业务、创新营销渠道、淘汰一些低产奶牛。控制产能过剩。”叶芬说道。
此外,对于上面列举的乳品企业,冯琪分析指出,未来乳品企业要想突破。首先,他们应该建立一个产品深加工系统。也就是说,没有深加工系统来支持原料奶的乳品企业将更容易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未来,尤其是受到国际奶源的冲击后,生存变得更加不确定和缺乏基础。
第二,在深加工过程中,要加强产品研发,增加产品附加值。开发这种高附加值产品是他们唯一的核心出路。例如,伊利蒙牛开发高端酸奶,常温酸奶在市场上贡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现在还远未达到市场的顶峰,即市场潜力在不断扩大,乳制品企业未来真正立足行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是大势所趋。
冯琪认为,在未来,拥有丰富的原料基础和自己的生态牧场的乳品企业可以更好地生存,有很多方法可以探索。比如,建立自己的半成品高端产品体系,或者采取一些鲜牛奶店和鲜牛奶酒吧的合作模式,也是今后尝试的有效途径。
他告诉记者,在上市企业中,乳制品行业的利润稍有健全的深加工系统将略好。总体而言,在这方面表现不佳或仅依赖原料奶的乳品企业整体压力更大,利润更难提。
“总体而言,这表明整体市场形势是原料奶价格偏低。然而,仅仅依靠原料奶在单一体系中生存的乳品企业正面临着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这在短期内很难缓解,尤其是当乳制品市场与国际化接轨时。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不会得到缓解。”冯琪接着说道。
下半年乳制品行业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下半年的整体行业走势,窦明指出,随着国际乳制品价格的上涨和中国新牧场的减少,牛奶供应不会大幅增加,只要需求正常上升,上游乳制品企业的情况就会好转。
叶芬也同意这一点。他认为,由于即将到来的消费旺季和上半年市场表现的压力,原料奶产量有望在下半年下降。此外,国内原奶与国际原奶价格的联动效应也将有助于提高原奶价格。预计下半年原料奶市场走势将略好于上半年。但就企业而言,企业的个体经营战略是否恰当对企业的经营有着更为决定性的影响。
朱对持不同看法。他认为,下半年的趋势应该会继续下降,2017年不会有太大变化。
他的观点得到了业内许多人的赞同。
根据CICC的分析,展望2017年,由于短期内国内牛奶价格没有明显回升,预计上游企业的原料奶销售业务受益有限;在下游企业的成本中,最明显的增长是海外大包装粉。因此,对于上游奶牛养殖企业来说,低牛奶价格导致企业陷入亏损,这种情况在2017年不太可能改变。
“下半年乳品企业给我的感觉不会很大,因为今年整个淡季不是很长,这导致上半年全脂液态奶不会对市场产生更深的影响。上半年的业务表现并不好,下半年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善。”冯琪也说道。
他分析说,首先,在整体市场环境下,这个市场的液态奶供过于求,而且到目前为止需求还比较低迷。在巴氏杀菌奶的各个方面,室温酸奶都有一些市场细分较好的计划产品,市场有上升的趋势。但迄今为止,低端牛奶的需求处于低迷状态,市场需求低迷。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新的奶粉政策登记制度正在逐步努力闭上嘴巴,也就是说,这些奶粉企业将进一步清理库存和清理包装,因此整体市场环境将导致整个乳制品市场环境在下半年仍然充满压力。不太乐观。”冯琪接着说道。
标题:上游乳企“期中考”成绩惨淡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6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