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1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光伏“双反转”措施中期审查和调查最终裁定公告,决定以不受数量限制的最低限价取代价格承诺,并逐步降低最低限价水平。业内人士指出,这是中国不懈努力的结果,将成为中欧光伏市场逐步回归正常的重要转折点。

中欧光伏贸易:朝向正轨“回归”

9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中期审查和调查的最终裁定公告,并决定在该措施剩余的一年实施期内,以最低价格限制取代原来的价格承诺。商务部贸易救济和调查司司长王表示,此举为推动中欧光伏贸易尽快恢复正常市场地位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中欧光伏贸易:朝向正轨“回归”

据业内人士透露,受一系列贸易救济措施的影响,中欧光伏贸易额和总贸易额双双下降。目前,在中国光伏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市场布局多元化的背景下,“光伏案例”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基本消化,而对欧洲相关产业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欧盟应尽快彻底终止光伏“双反转”措施,通过合作推动中欧光伏市场回归正常轨道。

中欧光伏贸易:朝向正轨“回归”

让中欧光伏市场“回归”步入正轨

9月16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对中国光伏“双反转”措施中期审查调查的最终裁定。据报道,欧盟成员国于9月7日投票决定在未来12个月内降低中国出口光伏产品的最低价格。新的最低价格机制将从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

中欧光伏贸易:朝向正轨“回归”

根据新的价格限制,到2018年9月,中国出口欧盟的光伏组件和电池的最低价格水平将分别比当前市场价格低20%和10%。其中,多晶和单晶电池分别不应低于0.19欧/瓦和0.23欧/瓦,多晶和单晶组件分别不应低于0.37欧/瓦和0.42欧/瓦。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公告,新机制适用于104家中国企业及其关联企业。

中欧光伏贸易:朝向正轨“回归”

9月18日,王回应称,欧盟委员会部分吸收了中国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在中期审查调查程序中提出的意见,以无上限最低价格取代价格承诺,并逐步降低最低价格水平,这是推动中欧光伏贸易尽快恢复正常市场地位的积极举措。

中欧光伏贸易:朝向正轨“回归”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这是中国不懈努力的结果,有助于逐步解决中欧之间的“光伏案例”:一方面,欧方利用“替代国”的方式单方面设定产品价格。现在中国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都提出了意见并采纳了;另一方面,在过去,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的出口数量和最低价格应该是有限的,但现在只有最低价格是有限的。

中欧光伏贸易:朝向正轨“回归”

业内人士表示,自光伏“双反转”事件发生以来,中国光伏企业通过自身的改革创新和多元化的市场布局,逐渐淡化了欧盟“双反转”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反,中国光伏产品对欧洲的出口大幅下降,给欧盟相关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采用最低限价是欧方保护产业链生态的举措,这将成为中欧光伏市场逐步走向正常的重要转折点。

中欧光伏贸易:朝向正轨“回归”

尽快完全终止光伏“双反转”措施

王指出,近几年来,欧盟光伏“双反转”措施客观上对欧盟市场造成了不必要的扭曲,既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也不符合欧盟的利益。中方希望欧盟尽快彻底结束光伏“双反转”措施,尽快为两个行业的合作提供一个更加稳定和可预测的商业环境,实现两个行业的互利共赢。

中欧光伏贸易:朝向正轨“回归”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90%的光伏产品出口,其中80%出口到欧盟。2016年,中国光伏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全球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规模占50%以上。今年1-2月,中国向欧洲出口光伏产品9700万美元,出口额同比下降74.13%,仅次于北美市场,市场份额下降至6.02%。

中欧光伏贸易:朝向正轨“回归”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景直言不讳地表示,光伏价格受技术创新、土地价格、光照水平和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影响,光伏生态链非常长。如果我们简单地采取“双反”措施来限制其他国家的出口,最终会阻碍本国工业的发展。遭遇“光伏案例”后,晶科近年来推动了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一方面“走下坡路”,推动光伏“精准扶贫”;另一方面,“走出去”使世界光伏市场多元化,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企业。

中欧光伏贸易:朝向正轨“回归”

王强调,中方愿继续坚持现有合作精神,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发展中欧经贸关系,与欧方携手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开放共同作出贡献。

标题:中欧光伏贸易:朝向正轨“回归”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7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