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2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上海9月20日电:业内人士:指数投资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华社记者潘庆和桑威
截至6月底,公募指数基金总数已超过550只,总资产近5400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指数化投资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所谓指数化投资是指通过复制和跟踪证券价格指数,或者根据证券价格指数的编制规则构建投资组合而进行的投资。它的目标是获得与跟踪指数相关的特定市场的基准回报率。
指数投资具有分散投资风险、低投资成本、追求长期收益和投资组合透明的特点和优势。自2011年以来,全球交易所交易产品(etp)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8.6%。目前,总规模已超过4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约占四分之三。今年上半年,美国etp产品的规模增长了近15%。
在mainland China,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公共基金发行的指数产品数量迅速增加。今年前八个月,共有66种指数产品出现。行业主题、沪港通、债券等指数产品成为增量中的“主角”。
根据中期基金报告的数据,截至6月底,内地公募基金市场共有556种指数产品,总资产达5386亿元。然而,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mainland China指数投资的发展仍显不足。
在19日于此间举行的第11届指数与指数投资论坛上,中国证券指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志刚引用数据称,近年来内地公募基金总资产持续增长,现已超过10万亿元。但与此同时,公募基金持有的a股总市值比例已从7.92%的历史峰值降至目前的3.17%左右。
尽管指数产品的资产规模自2014年以来一直处于滞胀状态,但指数投资仍是公共基金参与a股的重要投资方式。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公共基金投资的所有a股资产中,有近四分之一是通过各种指数产品持有的。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公共基金投资者中机构持股比例从2014年的30%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
马志刚表示,公共基金机构投资者的增长将推动基金公司继续完善工具型产品线布局,并有望进一步刺激指数化投资需求,这将有助于改变a股市场热衷于择时追逐短期热点的长期趋势,有助于形成理性投资的生态环境。
中国资产管理协会副秘书长郑福石表示,在内地资产配置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作为资产配置重要目标的指数基金市场需求巨大。然而,整体市场收益率的逐渐下降也为低利率、低成本的被动投资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标题:业内人士:指数化投资迎来发展新契机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