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0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标准普尔以“长期强劲的信贷增长”为由下调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对于这种做法,如果没有偏见,即使从评级方法的角度来看,也是不可思议的。
主权信用评级的核心,顾名思义,就是评估一个国家中央政府的偿付能力,尤其是外部偿付能力。能够直接衡量外部偿付能力的数据是国际投资头寸表,因为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外部资产、外部负债和净头寸。2016年,由于外部资产增幅大于外部负债增幅,中国的净头寸较2015年增加了1,300亿美元,达到1.8万亿美元。与中国相比,由于外部负债的增加大于外部资产的增加,美国的净负债比2015年增加了近1万亿美元,美国的净头寸为负8.3万亿美元。不管为什么S&P给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美国为aa+级)的主权信用评级高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我们都想知道为什么中国在外部净资产增加的情况下不得不降低其评级。难以置信。
在一个国家的外部资产中,外汇储备是流动性最好的金融资产,可以直接用来偿还债务。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3万亿美元,今年外汇储备已连续7个月增加。外汇储备的“连续七次上升”反映出中国经济形势正在好转,经济各方信心正在增强。例如,由于对外贸易的改善,经常账户盈余一直在上升;又如,由于对中国前景的乐观,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稳步增长。此外,信心的恢复大大减少了从金融账户流出的资金数量。当中国的外汇储备在增加,偿付能力在增加时,为什么要降低中国的评级?难以置信。
国际投资头寸净额和外汇储备是直接衡量主权国家对外偿付能力的两个指标,除此之外,经济状况是S&P主权评级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次要指标。就中国经济形势而言,近年来结构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产业结构层面,服务业取代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持续快速提高;在需求层面,消费已经取代投资成为“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载体;在技术层面上,中国在R&D的投资仅次于美国,在R&D的投资强度居世界第三。除了结构转型,去年8月以来,中国经济已经摆脱了困扰多年的ppi通缩问题,宏观经济的周期性上行趋势十分明显。在发生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通缩的那些年,降低中国的评级可能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今年经济结构调整和周期性上升势头强劲的时候,选择这样做是不可思议的。
最后,关于S&P提到的“长期信贷强劲增长”,我们认为这与去年以来的事实不符。就银行贷款而言,自2010年快速下降以来,贷款增速一直处于适度下降的过程中,目前贷款增速为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从2015年到去年第二季度,非金融债券增长迅速,这主要与地方政府的债券互换计划有关。然而,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非金融债券的增长率迅速降至个位数。此外,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银行表外业务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活动大幅萎缩,今年第一季度后,金融业负债增速也降至个位数。随着各种信贷工具增长率的下降,中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也在下降。我们的监测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6年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有所下降。如果我们看看企业的微观杠杆率,即资产负债率,工业企业中的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自2010年以来一直在下降。2013年后,甚至国有工业企业也在降低资产负债率。因此,如果今年出现“强劲的信贷增长”,那就已经成为过去。作为标准普尔的“三巨头”,雕刻一艘船并寻找一把剑是不可思议的。
偏见导致错误。从2006年次贷危机爆发前到今天,以标准普尔为代表的国际评级公司犯了太多严重的错误,其可信度大大降低。我们有权将此事件视为警钟,始终保持风险意识,以迎接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迎接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中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标题:标普调低中国信用评级:偏见导致错误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7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