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6字,读完约4分钟
9月29日,《证券日报》记者从“资本市场扶贫交流会暨证券业扶贫成果展”了解到,证券业精准扶贫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截至2017年9月,已有93家证券公司联手帮助192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53家证券公司不仅帮助了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还覆盖了22个仍有重点扶贫开发县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证券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协会高度重视精准扶贫,把服务国家战胜贫困作为指导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中之重。目前,精准扶贫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支持贫困地区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据统计,2016年,证券公司帮助贫困地区企业融资828.92亿元。其中,帮助贫困地区企业进行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4个ipo项目,融资总额16.45亿元;帮助贫困地区上市公司发行5个非公众股融资项目,融资37.19亿元;完成6个贫困地区并购项目,融资174.87亿元;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实施股权融资项目47个,融资35.1亿元;贫困地区企业融资项目68个(含资产支持证券),融资536.32亿元;开展6个私募股权融资项目,融资1.49亿元;在贫困地区设立了6个产业基金,筹集资金27.5亿元。
各证券公司根据贫困地区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不同金融需求,创新融资方式,实现贫困地区企业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努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如CDB证券和华西证券承销的“泸州市异地扶贫搬迁项目收入债”,通过创新还款来源,解决了贫困县的资金短缺问题,具有很强的借鉴和示范作用,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二是提高贫困地区工业发展能力。工业扶贫是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没有工业发展,就很难摆脱贫困;没有工业支持,减贫难以持续。各证券公司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推广特色产品、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深入研究,找到正确的道路,帮助贫困地区走上产业发展之路。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贫困地区推广销售的特色产品超过2200万元。东海证券、长江证券(000783)、华创证券和郭盛证券四家证券公司探索设立产业基金,截至2016年底,已募集资金26亿元。
第三,普及贫困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理念。自2016年以来,证券公司在贫困地区开展了近300项资本市场教育培训活动,已有5万多人接受了教育培训,活动数量和规模显著增加。教育培训涵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理性投资、远离非法证券活动等金融知识。例如,方正证券(601901,诊断单元)举办了14届“智富讲堂”,目标是“扶贫第一,致富奔小康”,培养了一批懂金融的地方干部和懂市场的企业家,受到贫困地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欢迎和好评。
第四,广泛开展公益救助项目。证券公司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帮助贫困地区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公益捐赠,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的迫切需求。2016年,公共福利支出2.5亿元,同比增长48.27%,公共福利项目覆盖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
如工业证券(601377,诊断股)投资2000万元,与云南省彝良县政府共同设立“彝良县革命老区教育扶贫专项资金”;国信证券(002736,诊断单元)继续开展“黄金人生”人才培养计划,共培养学生1117人,共资助322万元;沈万红元(000166,诊断学)证券捐赠600万元在新疆喀什马卡蒂县新建一所幼儿园;招商证券(600999)投资210万元在河南省内乡县和安徽省石台县修建了7间梦幻教室。
此外,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3年以来,该协会在山西省息县和汾西县开展了定点扶贫工作。四年来,各项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成效显著。其中,2016年,协会在两个县开展了17个援助项目,投资近350万元。
标题:证券扶贫效果显著 去年帮贫困地区企业融资828.92亿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7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