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560字,读完约14分钟

原标题:他创作人民币毛主席像,知名作品受到毛主席好评,追记了著名画家、中国书画毛主席形象“第一人”刘文西。

记者李华、蔡馨逸

83岁的画家陈光健先生对刘文西先生的艺术人生如此评价:“在70年的艺术生涯中,文西几乎把所有的生命都献给了艺术,献给了他所爱的黄色土地。”

“1949年相遇的时候,我13岁,文西16岁。 从上海到浙江,我们同学从浙江到陕西,我们生活了九年,正好和共和国同岁。 ”。

2019年7月7日,人民艺术家、我国著名画家刘文西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86岁。

他是中国书画毛主席的形象“第一人”。 虽然一辈子没见过毛主席,却创作了《毛主席与牧羊人》、《就在毛主席身边》、《转战陕北》等一百幅艺术作品。 1997年接受任务,设计了中国目前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毛主席头像,成为中国印刷量最大、采用率最高的画作。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他是中国画新时期迅速发展的杰出代表,也是艺术创作“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代表人物。 60多年来,他深入陕北写生100多次,创作了3万多张素描稿,反映了以百余张《祖孙四代》、《黄土地主人》为代表的黄土风情绘画。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从年轻教师到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担任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开宗立派,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学术画派黄土画派,他为中国美术界培养了杨晓阳、王子武、崔振宽等基础深厚的美术精英。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他一生实践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 艺术家吴作人评价说:“半生青山,半生黄土,技艺为人民,传神阿塞。” 艺术界评价他在新中国培养的艺术“高峰”。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刘文西创作的第五套人民币毛主席头像。

人民币毛主席头像创作的背后

在西安南郊慈恩西路的东侧,目送刘文西的第二天,陈光健、孩子、几个学生静静地坐在客厅里,一点也不回忆过去的岁月。 作为客人、旁观者,记者有幸聆听了整个对话,了解了刘文西艺术生涯中最神秘的创作细节和故事。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1997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刘文西在北京开会时接受了神秘任务:为第五套人民币设计毛主席头像。

“一开始文西有点犹豫。 当时,经中央审定,中国人民银行提供了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政协会议上的全身照片。 原版只有半寸,不仅脸小,后期修过,也很难分辨明暗关系。 ”。 陈光健说。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事实上,目前流通的人民币毛主席头像完全是创作出来的,没有一张照片和人民币的立场一模一样。

据刘文西学生、中国国家画院前院长杨晓阳介绍,1997年的一天下午,他看到刘文西揣着口袋,走在美院里,“很神秘”。 杨晓阳说:“平时刘老师直接叫我的名字,那天他拉着手,让我去。 我知道一定有事。 ”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走进刘文西办公室,杨晓阳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方桌上,摆着数百张半寸、一寸、二寸的毛主席照片,立场各不相同。

虽然塑造过很多毛主席的形象,但是为了给全体中国人展示完美的领袖形象,刘文西不仅很谨慎,而且很干练。 “有在左边的立场,也有在右边的立场。 刘老师用小镜子反射,对准针头,用放大镜放大,用小镜子折射,用这个修改修改,最后完全做了毛主席的头像。 ”。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杨晓阳想起刘老师最后越画越好。 “有一天,他拿了两部作品向我展示了不同。 我说没有区别。 他让你再看一遍,我也看不出区别。 他说眼睛有点大,看起来很外向。 一只眼睛很小,暗示看起来很深。 之所以能够在绘画中表现出这种细微的差异,是因为长时间推测和实践了领导者的形象。 ”。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经过反复审查,整个创作历时两个多月,才最终定稿.交稿后,刘文西再也没看过这幅画. 直到199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日,第五套人民币正式发行的时候。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陈光健说,这次创作,文西并不十分满意,他认为自己能画得更好。

刘文西把画分享给创作对象。 (照片均由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提供)

“艺术之乡”出来的艺术家

刘文西,1933年出生于中国越剧之乡浙江昆州。 这是文人、艺术家辈出的地方。 古有王羲之归隐、朱熹正在讲课。 现在有经济学家马寅初、革命音乐家任光、山水画家郑午昌、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小时候,父母给他取名“闻樫”,但由于年龄小,不好写,所以改名为“文西”。 “文化之文,西安之西,浙江文化人来西安美院,这不是文西吗? 所以,你天生就和西安美院有缘。 ”。 对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家春般的解读,刘文西表示默许和赞同。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今年4月,王家春历时1个多月,每天采访刘文西,展开抢救性记录,收集和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案、影像资料。 在《对话刘文西》的资料中,刘文西讲述了与他幼年时的美术的情缘。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小时候看妈妈刺绣的时候,在鞋的表面、枕套上画稿子,她把我也画了,长大了培养得很有趣。 ”。 刘文西想起来了。

到了中学时代,刘文西的美术才能尤为耀眼。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嵇县中学上学的刘文西喜欢临摹导师的画像。 “当时很新鲜,但是学校门口的画太小了,自己在家画得很大”1949年岚县刚解放,全县只在岚县中学挂了大幅的毛主席像,这张唯一的画像出自刘文西之手。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正好那一年,刘文西被上海军政学校录取。 他是家族中最开明的,跟随当时在复旦大学教书的叔叔钱孝衡从农村来到城市。 虽然他因为“看起来又小又矮”被拒绝入校,但没想到他却因祸进入了70年的美术生活。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二舅向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推荐他,是中国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人。 陈望道给他两张个人照片,测试他的水平。 看到文西真实的画,陈望道很高兴,后来推荐给了我们育才学校的美术系。 ”。 陈光健说。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1950年刘文西作为插班生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学习。 三年后,他和陈光健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浙江美术学院。 经过5年的专业学习,1958年,两人被分配到西安美术学院任教。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青山,半生黄土。 在西安61年间,刘文西到达陕北写生100多次,游历陕北20多个区县,完成3万多张速写稿,数百张陕北革命历史主题素材和当地风土人情作品,其中《陪在毛主席身边》《祖孙四代》等多部作品深入人心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刘文西学生、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老院长不仅推进中国人物画的改革创新,还开创了宗立派,组建了源于大学的唯一学术团队——黄土画派,以‘再实践、重写生’的理念,反哺中国美术教育,造就了基础深厚的美术精英。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毛主席走在陕北的大部分地方. "

在刘文西的人物画创作中,以毛主席事迹为主题的作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一生都没见过毛主席,25岁的时候创作了《毛主席和牧羊人》,曾经风靡一时。 1997年设计了中国目前流通采用的第五套人民币毛主席头像,成为中国印刷量最大、采用率最高的画作。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据陈光健回忆,1957年还没从浙江美院毕业,刘文西就完成了第一次扎根陕北的写生经历。 为了完成毕业创作,他收集了大量毛主席的照片,随后跟着崔铉,北上延安寻找毛主席在杨家岭与五位农民对话的场面。 因此,他专门在杨家岭住了一段时间。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在《对话刘文西》中,他叙述了这次创作的心路历程。

“毛主席的照片上有一块大石头,在杨家岭的沟口。 我找到了那个地方,知道了当时的情景。 我问当时的五个农民:“主席为什么笑? ”我问。 他对我的主席说:‘你们姓杨。 你们是杨六郎的子孙。 ’。 当时大家都在笑。 这就是照片中每个人物表情的来源,也是我的作品《毛主席和牧羊人》中毛主席表情的来源。 ”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有一天,刘文西在延河写生,看到牧羊人赶着羊群走在沟栏杆上,陕北老人头上绑着手巾,腰带上系着皮袄,留着皱纹、胡子,他马上想起了杨家岭的场面,他著名的作品《毛主席和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1960年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作品后,受到毛主席的好评。 “文西画和我很像。 他是青年画家”,这给了青年刘文西很大的肯定和鼓励。

除《毛主席与牧羊人》外,刘文西到西安美院初期创作的《陪在毛主席身边》、后来的《毛主席与小八路》、《真心话》、《陪在主席身边日常》、《转战陕北》等都是多家媒体转载的作品。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为了完成《转战陕北》的8幅画作,刘文西沿着毛主席和战友当时走过的延川、清涧、绥德、佳县等12个县,其中仅佳县就逗留了100多天。 为了描绘“所有人都劝主席过黄河,主席不过是条河,多次停留在陕北”的画面,他有时站在县城的山顶上,有时站在黄河旁边,揣摩照片中的各个动作,体会毛主席澎湃的心情。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因为没有见过毛主席,所以只能想象。 转战陕北要研究穿什么棉袄,做什么发型。 佳县包括朱官寨、神泉堡。 他走过的所有我都去过。 每个山洞都是我画的。 通过体验和思考他所在的场景,作品既有形式也有神。 ”。 刘文西生前是这样想起的。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一生实践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 "

刘文西家里收藏着黄色读物,封面毛主席的画像已经模糊了。 打开书,画着画,密密麻麻地写着个人的见解和注释。 这本《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演讲》是1950年刘文西在上海培养学习的,由他的启蒙老师、我国著名的版画大师王琦赠送。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文西以为每个学生都有一本,但后来只发给他了,就更珍惜了。 他反复研究,经典的句子反而背道而驰。 近年来经常试着拿出来。 可以说文西一生都在实践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 ”。 陈光健说。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1950年第一次接触《话》文案,像刘文西醍醐灌顶一样找到艺术方向,说:“明白‘艺术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不走弯路。 我当时确定“方向是为人民服务,道路是与人民结合”。 这个信念不够八年十年,要重叠一生。 ”。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15岁的老师来自刘文西,跟随恩师45年,学生杨晓阳多次与刘同学到陕北写生,见证了他与当地老乡“打成一片”的感情。 “刘老师驾轻就熟,在村上找窑洞住,会有很多村民围着。 感觉所有人都认识他,显然不是去了一两次。 ”。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影响下,刘文西提出了“精通人、造型严谨、讲究笔墨、求创新”的艺术主张,其中熟悉的人熟悉人民群众。 刘文西在采访中这样说:“不仅要和大众接触,还必须交朋友,想画谁就画谁,样子就出来了。”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那是1958年,刚到西安美院,刘文西带着学生到陕北采风,住在延安的二十里敷村,一个人五个月。 如今近乎古稀的院明是刘文西的创作对象之一,从幼年、青年到中年,刘文西的画中曾多次“走进”。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院明第一次出现在刘文西的早期作品《在毛主席身边》中,在一群孩子的背上她是唯一转身往外看的女孩。 5岁时上幼儿园的院明,凭借生动的表情和活泼的性格,被刘文西看中,作为人物的原型描绘在这幅画上。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但是,不仅看过一次,还能这样传神。 “每天从幼儿园回来,我都会坐在高高的玉米山上,被刘老师当做写生的对象。 他很专注,总是对我说‘面向头,再伸出一点手’,就这样重复了好几个月。 ”。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为了加深创作对象的生活,刘文西和家人离得不太远。 “我上小学之前,被寄养在很多院子里。 有家室的爷爷、隔壁的阿姨,还有亲戚同事,有时一两个月也见不到父母。 ’女儿刘山花说。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女儿刘山花,原为“刘青”,与哥哥刘丹达成“丹青”协议。 但是,父亲因为喜爱陕北的热土,取名为陕北特有的山丹丹花,表达了对女儿的迷恋。

“不想丢下我的时候,带我一起去写生。 我记得有一个冬天,我和爸爸去宝鸡眉县写生。 他顾不上我,让房东女孩照顾他。 少女去哪里,我去哪里,把我带到了学校。 在我父亲这一代人的心中,事业是第一位的,所有的事件都必须为了事业做出让步。 ”。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一分钟、一秒钟都必须关心。 不能错过”

儿子刘丹追忆父亲说:“父亲一生都在争分夺秒,没有浪费自己的时间。 一幅画都是用时间堆积起来的,这些时间结合起来的总和就是他生命的总和。 在父亲对待时间的方法上,我想他大概是个非常长寿的人。 ”。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熟悉刘文西的人都知道,他沉默寡言,从不浪费时间。 他异常勤奋,害怕今后的人生。

杨晓阳还记得40多年前的场景。 刘老师总是拿着小板凳坐在美院的院子里画草图。 即使鸭子和鹅走了,他也会马上画画。

刘文西出去写生,口袋里有一本小速写本,接下来随身带着三种不同规格的图画书:大一点的慢速手稿和制作水墨画的大宣纸。

“刘老师不浪费时间,去哪里画画? 一次我们去公社吃午饭,看到饭不好,刘老师转身就走了。 他拿出一本小书画路边的草,把草画得很大,知道了我们什么都能画。 这个习性也影响了我,我现在也有小书。 ”。 杨晓阳说。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影响杨晓阳的另一个习性是每天多次画十张速写。 “不会画画就不会吃饭。 画得不够,晚上邀请人去窑洞画画。 ”。 杨晓阳在陕北写生,遇雨不能外出,刘文西把他打扮成陕北的老农,坐在炕上,他又说要画草图。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一生勤奋的刘文西除了早年创作的《毛主席与牧羊人》《祖孙四代》《陕北人》等之外,退休后还带领黄土画派到陕北写生40多次,沿黄河创作了《黄河子孙》《黄河汉》等多部作品。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即使在饱受病痛折磨的最后一年,他也要求每天外出写生。 助理王美说:“生病期间,他每天画三四张,逐渐减少到两张,直到7月3日最后一次住院。”

今年4月,刘文西最后一次出去写生。 陕南汉中市5天内,刘文西多次制作10幅风景速写。 “如果不坐两个小时,我就不得不休息。 他太瘦了,屁股不停地动,但不想停手里的画笔。 ”王美说。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黑吃黑”已成为黄土画派俗称的规则。 “什么是黑吃黑? ’记者惊讶地问。 “‘黑吃黑’是天黑后再吃饭。 ”。 在采访中,包括刘文西的学生杨晓阳、西安美院党委书记王家春、院长郭线庐在内,许多答主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刘老“画画不吃饭”的习性。

“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他曾经说过,人最怕浪费生命。 所以一分钟、一秒钟都必须在意。 不能随便错过。

画到老,直到老。 刘文西有望活到120岁。 因为黄土地上还没有画很多人物。

现在,斯人死了,风骨永存。 曾行走于沟峯乡野之间,曾穿梭于人民群众之中,实现了终身实践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并不断涌现。

原标题:他创作人民币毛主席像,知名作品受到毛主席好评,追述著名画家、中国书画毛主席形象“第一人”,刘文西除“毛主席和牧羊人”外,从刘文西到西安美院早期创作的“毛主席身边”,都是后来的

标题:“他创作了人民币毛主席像,成名作获毛主席好评”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25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