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25字,读完约9分钟

我们的实习记者赵碧报道

“这五种人不想要:简历很难看;研究生和博士生;向公众开放;相信中医;黄泛区和中国东北的人们。”这是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发布的招聘要求。

招聘请求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舆论哗然。一些网民指责该公司存在就业歧视。作为回应,该企业回应称,相关人员已被解雇,并为其不当言论道歉。

这样的“闹剧”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季节引起了一千次浪潮。此前,在教育部举办的“2017年全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网络视频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强调,2017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有望达到795万。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有6.7万家私营企业倒闭,这意味着2017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更加困难。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同时,就业歧视的模式“擦脸”,毕业季节代价高昂,就业心态不平衡,各种就业问题在毕业季节凸显。

“模式”歧视

中国大学媒体联盟对来自100多所大学的605名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找工作时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根据中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劳动者在就业中不因不同的民族、种族、性别和宗教信仰而受到歧视。在国家法律的明确禁止下,没有经验的人是不允许的,低教育背景的人是不允许的,想要第二个孩子的人是不允许的,学校条件差的人是不允许的。然而,各种就业歧视在企业招聘中普遍存在,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大障碍。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此外,与男性相比,女性的就业环境更差。根据一份调查报告,超过20%的上海女性认为她们在工作中受到性别歧视。许多妇女被变相询问是否考虑在不久的将来怀孕。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妇女的就业状况越来越差。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何磊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妇女就业方面存在许多无形的违法行为。企业招聘员工的成本很高。一旦妇女怀孕分娩,休产假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无疑使企业在招聘时考虑了很多方面。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根据中国大学媒体联盟进行的另一项调查,42.15%的受访者因学习成绩不佳而受阻。“985和211是固定标签。出生于985和211的毕业生有着天然的优势,对于没有名校背景的学生来说,筛选条件非常苛刻。”中国普华研究院的研究员袁刚指出。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更重要的是,家乡、黄道十二宫和星座都成了毕业生被拒绝就业的因素。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四线城市的一些企业招聘中,尤其是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他们更愿意从本地或周边地区招聘毕业生。在一个案例中,为了与当地政府合作解决当地学生的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为了留住人才,来自当地和周边地区的毕业生有更高的机会留下来,并且更加稳定。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一些企业因为毕业生的姓“裴”而被拒之门外,因为“裴”的发音与“费”相同,意为“坏事”。为此,袁刚建议相关部门应制定有效措施,加强执法力度,倡导企业社会责任,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为大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就业环境。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据报道,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严禁在校园招聘活动中发布包括有限机构、性别和民族在内的歧视性信息。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费用很复杂

再过半个多月,一群大学生就要毕业了。一些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而其他人选择直接就业。离开校园步入社会是许多毕业生的梦想,因此许多大学毕业生不断穿梭于各种招聘会和大量面试之间,四处奔波寻找工作。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一些学生很容易找到工作。学校和学院联系企业举办招聘会。笔试和面试在大学大楼里举行,直接在校园招聘。找工作的费用基本为零。然而,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面临着大量的开支,毕业季节可能会变成消费季节,即使是高开支。出国找工作每次加起来将近1000元,对于没有毕业的学生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毕业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企业应该进行更多的校园招聘,并在毕业生就业时降低面试成本。”广州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鹏鹏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建议。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这是就业的重要出路。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申请培训机构进行全方位学习,所以费用更高。据记者调查,公务员从笔试到面试的课程费用相当大,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以某知名培训机构的网上报价为例,面试培训课程4天4夜的优惠价格为3980元,不是最高价格。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社会就业压力很大,应届毕业生一般只在社会上经历过少量的培训或简单的实习,这使得应届毕业生容易受到歧视。成功进入社会找工作的机会很小,待遇也相对较差。这也是大学毕业生选择国家公务员的原因。”袁刚说道。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此外,在毕业季节,获得了一些"考巴",并获得了各种就业证书。有些证书可以用来赚钱,有些证书可以帮助找工作,比如会计证书和相关的英语口语证书。也有一些行业资格证书也很抢手,如教师资格证书和律师资格证书。兰东(化名)是山东省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他告诉《中国产经新闻》的记者,他主修法律,去年申请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据他说,如果你想申请公安和司法系统的某些职位,你需要一个律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只有当你有了证书,你才有资格申请它。因为你没有通过资格考试,你不得不放弃申请。为了通过司法考试并获得证书,他花了大约5000元购买书籍、培训和印刷材料。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心理失衡

目前,毕业生普遍认为“找不到理想的单位”。袁刚分析说:“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仍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

鹏鹏告诉记者,毕业生普遍追求高薪、名望和舒适。他们希望在大城市、大机构、大企业和其他大单位工作,追求良好的声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良好的生活条件。拒不工作是大学毕业生择业的两大条件,但这部分工作所占比例最大。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同时,基层一线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供给。目前,最需要的毕业生是边远地区基层一线中小单位、中小城市和硬行业。但是,这些单位和地区不能每年都招人,毕业生不愿意去,分配的毕业生容易流失,他们被困在“得不到,得不到,用不上,留不住”的无限循环中。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另外,目前我国第二、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很大,第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弹性。中国处于制造业的中低端,需要大量的加工制造工人和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来改善中国的产业结构。然而,目前这类人才很少,蓝领工人待遇差、工作辛苦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就业需求与就业意向的失衡。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再加上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人才的数量需要减少,质量需要提高。“高校的专业设置不符合企业的招聘要求。大学生刚刚起步,经验较少。企业需要有经验的人才,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会在企业招聘中赢得眼球。”何磊分析说,与传统产业相比,现在有更多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偏重脑力劳动。事实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有更多的选择。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政策和指导

目前,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就业项目包括“入伍前”、“入伍士官招募”、“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等。此外,国家还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发挥技能,自主创业,自主择业,同时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加强执法力度,倡导企业社会责任,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从而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就业环境。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大努力,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完善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袁钢建议道。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对于广大有志于为基层做贡献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构建“出、留、做、好、流”的长效机制,这无疑是高校毕业生进入基层解决就业问题的一项好政策。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袁钢指出,要贯彻落实好政策,要用稳定的基层就业政策,保证大学生脚踏实地,毫无顾忌地在基层贡献力量。增加“激励因素”,减少“排斥因素”,注意将“排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减少不可转化因素的影响。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目前,中国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成分更加多样化,人才需求的类型和方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催生了许多新行业,就业模式多样化,呈现出自由写作和自主创业等多种就业趋势。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何磊表示,大学生就业方式呈现出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相互反思的趋势,新模式也为大学生就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所指出的,要加大对灵活就业和新型就业的支持力度,促进青年自主创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此外,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在回答“如何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与就业公平的矛盾”时表示,今后将尽一切努力打好“组合拳”,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鉴于学生在找工作时确实有困难,他建议每个人都应该要求学校的社团组织给予必要的帮助。同时,他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合理地设定就业期望值,拓宽就业视野,树立一线基层、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就业理念,脚踏实地,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标题:高校毕业生:花样年华遭遇“花样”就业问题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4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