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3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网北京7月14日电(603888)近日,新华社先后采访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三次会议”负责人。三位副主席分析了行业发展现状,介绍了监管思路。通过三次访谈,中国金融业未来监管的大方向已经明确。
7月11日:整体可控银行风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专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肇星
王肇星表示,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一些高杠杆企业贷款违约,跨市场、跨行业的金融活动增多,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中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违规和不谨慎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银监会始终正视这些问题和挑战,不断加大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力度。一方面,有序化解和处理突出风险点。今年以来,银监会重点关注不良贷款风险、流动性风险、交叉性金融风险等重点风险,重点关注高风险机构和地区,努力摸清风险基础,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另一方面,我们系统梳理了监管体制和实践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弥补了监管的不足,研究制定了20多项近期、中期和长期逐步实施的重点法规,加强了风险源的遏制,通过有效的处罚和问责增强了监管的威慑力。
7月12日:中国资本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专访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
姜洋表示:第一,保持对违法行为的高度压力,严厉打击欺诈发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信息披露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违规减持大股东股份、中介机构不履行职责等混乱行为。
二是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严格控制上市公司准入,从源头上防止ipo“从口中得病”。自2016年以来,已完成692家初始企业,总失败率为27.02%。明确股票和混合结构性资产管理计划的最大杠杆率,加强分级产品的适当管理和风险披露,强化融资融券的资本约束,清理场外资金配置,防止杠杆资金帮助增减。
7月13日:有序处置风险确保行业稳定健康发展——访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
陈文辉表示,当前保险业面临流动性、资金运用、战略、新业务、外部传导、基础不清、虚假资本和声誉等风险。大多数传统的大中型保险公司经营稳定,风险可控。然而,近年来一些激进公司迅速扩张,隐藏的风险逐渐暴露。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保监会从资质、代理和关联交易入手,控制股权管理的混乱;针对非寿险投资产品的风险,及时停止了该类业务的试点,以引导保险回报的主营业务;对无法衔接或停止的公司,依法采取措施停止其组织和业务。
在严格控制下,问题企业已经意识到,过去激进的发展道路不会消失,然后是痛苦的转型,这直接表明保费收入短期内已经下降,投资不能再“挥霍”。
标题:"三会"负责人接受新华社专访 透露未来金融监管方向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