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2字,读完约3分钟

核心提示:根据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数据,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军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住房条件仍有很大差距。在衡量中国居民住房发展水平之前,首先要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冯俊:衡量我国住房发展水平要注重数据可比性

新华社记者万力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0.8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6.6平方米。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的住房条件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应该如何查看这些数据?随着住房建设的发展和住房市场化的推进,我国居民的住房状况处于什么水平?

冯俊:衡量我国住房发展水平要注重数据可比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住房竣工面积显著增加,住房质量显著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解决住房问题取得巨大成就。然而,解决一个大国的住房问题是一个世纪的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也要认清当前的大局和阶段性工作的重点。

冯俊:衡量我国住房发展水平要注重数据可比性

根据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数据,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军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住房条件仍有很大差距。在衡量中国居民住房发展水平之前,首先要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冯俊:衡量我国住房发展水平要注重数据可比性

在发达国家,基本上没有缺少抽水马桶的非正式房屋。因此,人均住房面积是一套完整的住房,具有完整的居住功能。根据相关部门2014年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国只有79%的城市家庭使用抽水马桶,即不到80%的家庭拥有完整的生活功能,不到40%的农村家庭使用抽水马桶。这意味着,为了确保数据的可比性,中国居民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至少为40.8平方米。冯军说。

冯俊:衡量我国住房发展水平要注重数据可比性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加明显。根据冯军的说法,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中国大部分城市房屋是使用率低于70%的高层建筑,而发达国家大部分房屋是使用率高于80%的多层或单户住宅。建筑面积相同的房子有着截然不同的居住感受。第二,中国人口迁移的规律是个人迁移带动家庭迁移,而在发达国家更多的家庭迁移,这导致了中国城市居民住房普遍两头下沉的现象,即大城市的小家庭和小城镇或农村的大家庭。住房的不可移动性导致人均住房面积看起来与发达国家相似,这在实际生活经验中是完全不同的。第三,住房资源的不平衡加剧了住房的结构性短缺。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发布的数据,13.8%的居民拥有两套以上的住房。用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来衡量整体生活水平是不现实的,我们不应该盲目乐观地认为中国的住房发展水平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

冯俊:衡量我国住房发展水平要注重数据可比性

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从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数据还是从居民的实际居住经历来看,我国的住房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还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还必须进一步提高住房质量,让人民分享发展成果;也有必要弄清房地产市场的症结所在。该房屋用于居住,而不是在付诸行动的投机,并出租和出售同时实施房地产供应方面的结构改革;还要跟上行政措施出台后的长效机制和基本制度安排,调整和优化中长期供给体系,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动态平衡;最后,中国住宅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环境维度、社会维度、文化维度和经济维度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中要解决中国的住房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冯俊:衡量我国住房发展水平要注重数据可比性

新华财经客户:权威财经新闻“掌握”,扫描代码或长按二维码下载

标题:冯俊:衡量我国住房发展水平要注重数据可比性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