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7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经济网青岛7月31日电(记者刘成)近日,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公布了2016年中国361个县级城市的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即墨市排名第12位。据了解,《2017年中国城市信用监测评估报告》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国家信息中心王静进行的评估,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评估结果可供中央部门参考。
即墨之所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与即墨市将“诚信即墨”作为今年即墨市党代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从突出顶层设计和平台建设到应用推广、建设示范项目……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锻造了即墨市独特的软实力密不可分。
注重顶层设计,编制三份公共信用信息清单
“全市必须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切实抓好信用体系建设,争取第一个突破,创造经验,走在前列……”去年5月,即墨市召开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动员大会,迅速掀起了创建“诚信即墨”的热潮。
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情况。44个成员单位配备专门的工作力量,建立横向联合、上下联动的领导工作机制...随后,《即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7年即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即墨市行政管理中信用承诺实施办法》等。先后出台,2017年公共信用信息数据编制完成,安监局、国际贸易城、城建局等20多个部门也出台了信用体系建设管理办法。
在部队的密集部署中,由全市31个部门签署的《关于对公共资源管理和使用领域违反信任的责任主体采取联合纪律行动的备忘录》已经会签,并将很快发布。“多部门联动,让不可信赖的‘一地失信,处处受制约’,这是组织签署联合纪律备忘录的初衷……”据市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创新和完善信用监管机制,不仅有利于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也有利于运用综合手段加强事件前后的监管。目前,办公室正在组织相关部门对违法建筑、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的联合纪律备忘录进行研究。
建设“一个网络、三个图书馆、一个平台”,推进“13+1”示范工程建设
日前,两家劳务公司因严重失信被列入行业黑名单,并突然退出即墨市场;企业被评为甲级税收抵免企业,办理业务享受“绿色通道”...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失信、鼓励和惩罚失信的现实力量逐渐显现。
如今,由即墨市运营的“诚信即墨网”已日益更新;已建立的企业法人、自然人和非企业法人三个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共收集了4755个信用信息目录,并在日益完善;市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流共享平台致力于促进与各部门、各行业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的困境。
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中,即墨市建设的上述“一网三库一平台”在“13+1”示范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3+1’是我市确定的推进‘诚信即墨’建设的示范项目,包括政务、工程建设、财税、交通、自然人诚信等内容。”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政府诚信方面,全市已建立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诚信档案,2800多份公务员诚信信息已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在贸易流通领域,努力打造“诚信市场”金字招牌,精选600多家诚信商户,搭建服装市场诚信管理信息平台,对6000多家商户数据信息实施动态监管;在司法领域,建立了贿赂犯罪档案查询机制,平均每年查询4000多次,依法加大了对老赖的曝光力度。自2016年以来,共公布了16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919起共执行3452人,通过发布黑名单执行485起,目标金额为5868.6万元,两次执行79人,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
标题:2016年全国361个县级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即墨市位列12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