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7字,读完约3分钟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回顾了“十二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提出了到2020年建立与有效应对公共安全风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全社会参与的应急体系目标。此外,该计划还强调加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1.“十二五”以来的自然灾害损失
总体而言,“十二五”期间,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了92.6%和21.8%,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30.9%和25%,公共卫生事件和报告病例分别下降了48.5%和68.1%。
具体来说:1)受影响的人口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11年,全国自然灾害受灾人数达到2.93219亿人;2016年,降至6877.5万人;2017年上半年,受影响人口为4557.6万。2)近三年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变化不大,一直保持在900亿元以下。
总的来说,虽然我国自然灾害的灾情有所改善,但每年仍有5亿多人受灾,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仍高达数百亿元。
图表1:2011-2017年中国自然灾害损失(单位:人,亿元,万人次)
资料来源:未来工业研究所
2.紧急通信需求
自然灾害中应急通信是民生的基本保障,应急通信设备是自然灾害中的基本需求之一。
目前,我国县级以上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有449个,地震应急部门有449个,水利应急部门有456个,交通应急部门有449个。每个部门配备5-10个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和2个卫星移动数据终端,共需要14,000个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和3,606个卫星移动数据终端。此外,中国还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和4万多个乡级行政区划,每个部门都配备了两个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和两个卫星移动数据终端。总体而言,中国应急领域用户约4.5万人,需要10万个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和9万个卫星移动数据终端,需求规模超过5亿元。
3.应急通信供应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对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应急通信招投标项目的不完全统计,2016年中国应急通信招投标项目有87个,项目总金额为1.989792亿元。其中获奖项目50个,金额10809.18万元;共有37个招标项目,总金额为9088.74万元。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应急通信的供给规模仍然很小,与需求规模相差甚远。
图表2:2013-2016年中国应急通信供应(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未来工业研究所
4.应急通信产业发展的难点
(1)响应速度慢
目前,应急通信的主要手段是应急通信车,一般集中部署在省中心。一些省份将在市一级部署少量应急车辆。当灾难发生时,需要从各个地方调动车辆,受路况和距离的限制,很难保证响应速度。
(2)共建共享性差
通信运营商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他们都保证自己网络的畅通。如果能建立一套应急机制,在紧急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运营商之间的资源共享,有限的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
(3)缺乏技术手段
在灾害期间,主要依靠地面光缆+卫星通信的抓取方式,而卫星通信主要依靠卫星通信车和卫星电话。但是,卫星电话主要使用国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如海事卫星、铱星、aces等系统,费用较高,而且由于是国外系统,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不适合有保密要求的军事和政府部门使用。此外,可以切换到0/的便携式通信设备相对较少。
(4)互连不良
不同运营商或同一运营商的不同应急车辆有不同的设备接口,不利于系统间的互联。
标题:《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印发,中国应急通信市场呈供不应求趋势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