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4字,读完约4分钟
九月的廊坊,树木绿得耀眼,鲜花盛开,蓝天碧水,空,空气中飘着植物的芳香。值得称道的不仅是城市的外观,更是反映管理者思想和品味的人文景观:外环路的惠州城墙清新典雅,主城的文化墙内容丰富,色彩和谐,led显示屏播放公益广告,相得益彰。
城市发展靠建设三分,靠管理七分。廊坊如今拥有强大的环境软实力,其中一个“骗子”就是绣“城管之花”。
“打破思想枷锁,注重战略战术,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促进廊坊整体环境升级。”对于城市管理,廊坊市委、市政府一直设定很高的标准。
去年以来,廊坊市综合执法局加大了开拓创新力度,准确分工,努力工作,建立了精细化管理机制。通过定点、定位、定人、定责,实现了网格与数字化的结合,每一个工作点的管理和控制都体现了“精细化”。我局制定了《市容网格精细化管理标准》,规范了市容网格工作,建立了统一的管理数据库,整合了数据管理、动态监控、行动指挥、信息发布、投诉受理等功能。,从而迅速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城市管理工作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细、从模糊到清晰的转变。
同时,综合执法局加强内部和外部监督,加强内部执法过程的监督,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外开放群众监督渠道,积极接受社会监督。“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提高沿街单位和商户自觉维护市容环境秩序的意识;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舆论氛围,拉近执法人员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城市管理工作呈现良好态势。”廊坊市综合执法局局长张智超说。
在廊坊市实施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领导小组牵头执法,局长现场办公,街道成为办公室,所有中层干部参与街道管理。到目前为止,全市已解决了3285个问题,责任正在逐项落实。
综合执法局根据流动商贩在沿街店铺外随意摆摊经营的行为,按照“局班子成员分包格段,部门人员充实一线”的原则,实行“路局长、路局长”的工作方式。在上述速度下,他们将一起战斗。今年以来,城市主次干道和重点地段共清理流动摊点2万多个,5000多家店外经营基本实现了“无店外经营、无流动商贩”的经营目标。
露天烧烤破坏空气质量,影响市容,群众反映强烈。综合执法局提前启动,早调查、早宣传、早处理,平均每周组织三次全球集中整治行动,辖区内各电网随时巡逻。到目前为止,已清理了近1000个烧烤摊,取缔了近200个固定营业场所,基本实现了“市区不准露天烧烤,店外不准摆桌子”的管理目标。
严格控制渣土运输车辆,禁止各种焚烧行为,清理“僵尸车”,非法经营三轮车,随意安装地锁,规范道路秩序...按照“清理路面、管理街景、提高品位”的工作思路,在城市管理者的汗水下,城市面貌悄然发生了变化。
综合执法局办公室主任周告诉记者,解决道路占用问题,首先要考虑商贩的生计,把他们安置在附近的市场;清理露天烧烤场地,会提前给予通知,争取理解和合作。“例如,要拆除大规模的广告和非法建筑,我们必须首先动员各方自行拆除,尽量减少经济损失。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一尺竿头,一尺竿头,一尺竿头,一尺竿头,一尺竿头。”据悉,在零投诉、零上访的前提下,廊坊市78个民生早餐亭和43个报摊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全部被拆除;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共拆除违法建筑28万平方米,全年违法行为拆除任务完成81%。
廊坊的城市管理好不好,人民说了算。
“道路越来越干净,秩序越来越有序,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市容越来越好...这种场面离不开你的辛勤工作!”
“治理‘两违’触及许多利益,这非常困难。在工作中,城管人员首先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有根有据,刚柔相济,他们做到了和谐拆迁,对你赞不绝口!”
……
一条又一条消息充分说明了人们对廊坊综合治理的认可。
长期以来,廊坊市委、市政府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高度重视城市管理,把握方向,在每一个关键点实施具体指导,使这个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永远不会误入歧途,成为建设文明幸福廊坊的助推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建伟)
标题:河北廊坊综合执法局精细分工 绣好“城市管理之花”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7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