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2字,读完约3分钟
【观察网综合报道】两天前,威斯康辛州议会最终通过了一项重要法案,“30亿美元大出血救济金”,吸引富士康在当地建厂,创造了1.3万个就业机会。
毫无疑问,富士康试图在美国“复制”中国的成功经验。会发生什么?也许我们可以从过去的历史中“透过管子看豹”。根据《纽约时报》9月21日的报道,五年前,富士康声称要在巴西圣保罗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中心之一,但现在却一片荒凉。
五年后,它被遗弃了
据《纽约时报》报道,2012年,富士康高管在巴西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相关计划,称他们将在圣保罗州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一个世界顶级规模的制造中心。巴西政府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创造10万个就业机会。六年后,巴西仍然期待着大多数相关工作的出现。
国际电信联盟(Itu)市长古伊列梅表示:“富士康计划建厂的地区已被完全放弃。”古伊列梅·加佐拉告诉《纽约时报》。国际电联是一个希望从这个项目中受益的城市。“他们甚至没有表现出与我们会面的兴趣。”
据《纽约时报》报道,富士康在巴西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经验表明,很难在其他地方复制其异常成功的中国制造模式。富士康必须适应不同国家的社会、政治和劳动条件。
富士康在巴西圣保罗的工厂(照片:economia)
富士康在中国成功的秘密
富士康为什么在中国取得成功?
事实上,《纽约时报》自己也很清楚,去年年底,《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在富士康在中国最大的制造中心郑州进行了现场调查。当地工厂每天可以生产50万部苹果手机。现在人们称郑州为“苹果城”,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iphone手机来自这个工厂。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官员一直反对中国对其国有企业的支持,认为相关补贴和其他帮助给了这些企业在全球市场上不公平的竞争优势。然而,郑州的实践表明,中国不遗余力地吸引海外跨国公司投资建厂。
郑州就业中心@ vision china (000681,诊断单元)组织的富士康面试
《纽约时报》发现,在郑州市政府与苹果公司签署协议后,工厂建筑已经建成,许可证获得批准,装配线于2010年8月开始运行,距离政府签署协议仅几个月。在郑州,中国政府实际上已经把中国中部一大片贫瘠而多尘的平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业园区。此外,中国经济起飞后,中国消费者也成为苹果消费的“主力军”之一。郑州苹果工厂成立后,《纽约时报》发现,苹果手机经常直接从中国的工厂大门发送到公司的国内门店和配送中心。
因此,总的来说,政府稳定的政策支持和巨大的本地消费市场已经成为富士康在中国成功的原因。
1
2
下一页
剩余全文
标题:富士康曾经试图在巴西建立制造中心,但是失败了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7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