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7字,读完约1分钟

最近,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并将其前景从负面调整为稳定。与此同时,与国家主权信用挂钩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评级也从“aa-”下调至“a+”,前景从负面上调至稳定。

标普下调中国银行业评级很不靠谱

事实上,S&P对中国银行业的业务特点、中国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中国商业景气指数的反弹以及中国居民的储蓄存款结构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是基于一些片面、不客观的数据和信息。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淘汰僵尸企业等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也不明朗、不公平。

标普下调中国银行业评级很不靠谱

因为标准普尔提到的杠杆率正是中国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关注的话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2016年底,中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为166.3%,连续两个季度下降或持平。这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连续19个季度上升后首次发生变化;与2016年第一季度末相比,中国的信贷/gdp缺口下降了4.2个百分点,并连续三个季度下降,表明中国潜在的债务压力趋于缓解。

标普下调中国银行业评级很不靠谱

标准普尔强调,中国信贷的过度增长将削弱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事实上,这也是一个夸张的预测,显示出对中国客观经济现实缺乏了解。由于中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经济体,需要快速的信贷增长来形成支持经济发展的金融驱动力,同时也受到中国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客观上使中国的货币信贷呈现出不同的水平,是其他经济体无法比拟的。显然,应该结合一个国家的经济现实来分析信贷增长。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大量家庭储蓄存款通过金融中介转化为企业部门债务。高储蓄支撑着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中国金融体系,银行贷款在整个社会融资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只要我们审慎放贷,加强监管,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就能完全保持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标普下调中国银行业评级很不靠谱

目前,中国银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经营基础不断巩固,有足够的信心应对各种不确定的金融风险挑战。此外,监管政策措施不断出台,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对抑制信贷资产不真实、避免信贷空转移套利和资产泡沫起到了有效的屏障作用。还应该看到,通过推进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国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特别是国有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为提高银行业整体信贷资产质量、降低风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标普下调中国银行业评级很不靠谱

更令人惊讶的是,S&P对中国的评级下调,与其他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的积极预期背道而驰,显示出评级结果不客观、不公正。例如,根据中国经济的表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中国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分别从6.6%和6.4%提高到6.8%和6.6%。包括经合组织在内,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摩根大通、野村证券、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等10多家国际机构选择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标普下调中国银行业评级很不靠谱

综上所述,标准普尔下调银行信用评级的依据不充分,分析不科学,结论不正确。希望标准普尔能够认清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和银行经营的现状,并以此来重建中国的主权和银行信用评级,从而赢得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理解,赢得自己的声誉。

标题:标普下调中国银行业评级很不靠谱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7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