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1字,读完约1分钟
近日,在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创新周”河北分会上,衡水高新区被评为河北省首批“双创”区域示范基地。
目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已落户高新区,重点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衡水高新区力争建成京津冀创新引领示范区,每年科技投入不低于1亿元。
投资18亿元建设科技谷
国庆前夕,衡水高新区在衡水花园世博园举行文艺演出,中国科学院与高新区的桥梁被改编成小品并搬上舞台。从去年开始,高新区开始寻求与中国科学院下属许多研究所的对接合作。最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率先与高新区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了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坐在一旁观看演出的改造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一开始,我们并不了解靖南这个小镇。后来,我们知道这里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明显的政策优势。我们最终选择了与高新区合作。”
据报道,衡水高新区投资18亿元建设了以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核心的衡水科技谷。目前,科技谷拥有5万平方米的科技创新孵化平台、6000平方米的R&D大厦和5000平方米的试点车间。绿色化工、能源材料、生命健康、节能环保四大试点平台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中科衡水钒钛新材料中试基地,致力于该试验的王梦刚没有注意到记者。王蒙,工科毕业生,去年毕业于燕山大学。得知中国科学院在衡水建立了实验基地后,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了。目前,转化中心已经招聘了20多名当地科研人员。王蒙介绍说,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高性能钒电池电解液制备、双极板材料制备、电池堆制备等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支持我国新材料、新能源绿色产业化技术的升级,为我国大型设备的国产化提供有力支持。王蒙说:“衡水是我的家乡,科研是我的兴趣,我对在这里工作很满意。”
帮助传统产业“重生”
衡水市委书记王表示,衡水正处于产能削减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急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端智力支持。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中国科学院两所研究所落户衡水高新区成了“及时雨”。
据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所科研院所成立以来,专家们把握脉搏,制定了高新区化学工业、工程橡胶、食品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研究制定了《传统产业分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明确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重点和步骤。
同时,依托中国科学院及相关大学,重点开展传统工业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科学研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已有79家企业率先转型升级。其中,俊凯化工引进最新科研成果,建成国家柔性液晶显示材料基地;吉恒集团魏武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引进高效过硫酸铵电解技术,建设国家高效清洁生产过硫酸铵示范基地。高新区负责人表示:“只有经过专家评审和批准的12个科研项目,不仅每年增产50亿元以上,而且有利于企业的绿色生产。”
创造创新,引领示范区
行驶在衡水市外环路上,位于高新区的高速铁路衡水北站依稀可见。今年年底,随着石碣特种的开业,高新区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目前,衡水市正积极引进京津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建设总投资270亿元的宝云生态城和高铁商务区,确保生活服务方面的承接项目顺利开展。
金融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高新区还与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业合作,创建了规模为30亿元的宝云产业发展基金、规模为5亿元的高康风险投资基金、规模为10亿元的银正通业务基金、规模为5.7亿元的蓝火投资基金等四大基金。
衡水高新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每年增加不少于1亿元,全力打造衡水科技谷。2016年比2015年增长15%,达到7.8亿元,预计今年投资9.5亿元。衡水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姚兴福表示,高新区应开创“R&D中心+试点基地+工业园”的新模式,致力于打造京津冀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引领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努力打造京津冀创新引领示范区。
标题:京南小城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8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