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3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已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公司的比例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取消单一外资持股不超过20%、总持股不超过25%的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股比例限制,实行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三年后,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设立经营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将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近日,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发布了金融业扩大开放的相关信息。
10月中旬,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过去5年,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总体稳定,但在中国银行业市场的份额有所下降,不利于促进银行业竞争和结构优化。因此,有必要对外开放银行业,在持股比例和机构设置方面改革和开放外资银行。
一路走来,中国金融业正逐步面对全球竞争,走向全球开放。
对外开放的背后,是基于国内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了吸引外资,有必要在中国进一步开拓更多的领域。例如,8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外商投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39号)。从全球来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反全球化趋势高涨,全球吸引外资呈下降趋势。2007年全球直接投资达到1.9万亿美元,2016年达到1.75万亿美元,全球跨境资本流动正在减少。许多经济体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吸引外资的竞争日趋激烈。
从国内情况看,经济已进入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的新常态。在这种新常态下,利用外资的现有优势也在发生变化,从低要素成本转向主要依赖市场规模、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产业支持和商业环境。在转型过程中,中国吸引外资规模应保持稳定,吸引外资结构应不断优化。
金融业的扩大和开放是优化吸引外资结构的一个重点。据第三方统计,截至10月30日,通过沪港通购买a股的外资首次突破1万亿元。那些深谋远虑的外资已经通过沪港通投下了实际资金,他们对进一步开放后金融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副董事长李晶不久前表示,预计未来几年,中国金融市场将对全球机构更加开放。如果中国能够提高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投资和持股的上限,摩根大通将会考虑在中国开展更多业务。据信,更多的国际金融公司将考虑在中国设立独资机构或开展业务,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进入中国。
标题:中国金融业直面全球化竞争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19717.html